甲骨拼綴第86-100則【姚鎔燁】

姚鎔燁 2023級碩士研究生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甲骨智能計算實驗室

第86則

一、著錄號

A:R053788

B:R053731

二、圖

c6f646bfdf7f125b1ea64088a5c2ed89

40c2e082c56dd22dad306f2a9c2a8002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肋甲形態。

第87則

一、著錄號

A:R053962+R058984

B:R053911

二、圖

f67ef141c5407c699c3939d619c8192f

ea961dbbf350814b838edab8df6ed1ae

三、說明

A為王忻鈺女士綴合,[1]今筆者加綴B(R053911)。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88則

一、著錄號

A:R053934

B:R054452

二、圖

24568f88a134fc5ce9d800bf2dd41fb1

b8584a2bde0ab07a226599c2d6758f10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肋甲形態。

第89則

一、著錄號

A:R057794

B:R059910

二、圖

4e951bb80387b325826524d126ebece8

a00b561ff767e9431e04c6892ea18d12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鑽鑿形態、佈局一致,符合邊形態。

第90則

一、著錄號

A:R058967+R058996

B:R062872

二、圖

a3a4363c3f9866f9df1162b1e1b7395c

f4e50391c071539eeb228387de949f8b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R062872)。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背甲形態。

第91則

一、著錄號

A:R058624

B:R056318

二、圖

4387bbbf47488efcad99f6f044f66199

29f7af979105ea78d164e43e83d8fd71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2則

一、著錄號

A:R054367

B:R058619

二、圖

f47e7e9f86cc9b6421e8618d245dba7d936ef9c930e34af04f94ef388690a888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盾紋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3則

一、著錄號

A:R054154

B:R054196

二、圖

664bc2add53f2e11296fa8c1a68396d2

74aca2519853a97718b13fa94e7bd94f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符合尾甲形態。

第94則

一、著錄號

A:R064615

B:R064611

二、圖

bff74c4da89107f1af123f147d8f7496

d8e234a651e6daf00cbd73bf748dc3eb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符合尾甲形態。

第95則

一、著錄號

A:R064606

B:R064555

二、圖

e781c390487ed35eb5500d3978822e2e

0a79498d53a2cff97d4974be48aa56d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6則

一、著錄號

A:R054097

B:R054043

二、圖

e2f352385de31b6e4eb40ac35c1decec68e5065510688632a99a79fe4fc88201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7則

一、著錄號

A:王忻鈺第5則

B:乙補6553

二、圖

be093b7481c86d07a95086009c55d00b

2d1bc11b98ea3a891a693b0801eb1a5a

2473b770eb81d73902c44156df43d710

三、說明

A的綴合情況參看王忻鈺女士綴合第5則。[2]史语所原先将B(乙補6553)与乙補6401相缀,蔣玉斌、李霜潔、楊熠先生指出为误缀,并将乙補6401缀入丙147。[3]今笔者将B(乙補6553)缀入A版。綴合後,盾紋接續,符合卜法,復原局部鑽鑿。

第98則

一、著錄號

A:R053972

B:R059025

二、圖

fcf1c92a8bea7b9ad5ad8bbad7f892ec

42471838617e4a97a98207a37a77aa3a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脊甲形態。

第99則

一、著錄號

A:R062492

B:R055639

二、圖

477d58ec79ff3d706679e08208b8b692

4e427db4895b6c2e65b8bc98a049a16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回紋溝接續,符合邊甲形態。

第100則

一、著錄號

A:乙補5330+乙補7191

B:乙補5188

二、圖

0c052c3e5f71074347bc70c050129af0

64dca45693f62ddf968e1a688fd673f9

1d334d2689ebf7dbfe11552a17e20f97

三、說明

A由李紫豔女士綴合,[4]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乙補5188)。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卜法與尾甲形態。

(感謝李雪山、張軍濤、蔣玉斌、楊熠老師的指導,王忻鈺、劉元祀、李紫艷同學的幫助。)

  1. 王忻钰:《殷墟甲骨试缀第3-6则》第6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2025年8月20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206.html。
  2. 王忻钰:《殷墟甲骨试缀第3-6则》第5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2025年8月20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206.html。
  3. 蔣玉斌、李霜潔、楊熠:《人工智慧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第11—20組》第20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23年11月12日,https://www.fdgwz.org.cn/Web/Show/11067。
  4. 李紫豔女士暫未發表。

 

推荐阅读

回复 李紫艳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