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拼綴第86-100則【姚鎔燁】
姚鎔燁 2023級碩士研究生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甲骨智能計算實驗室
第86則
一、著錄號
A:R053788
B:R053731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肋甲形態。
第87則
一、著錄號
A:R053962+R058984
B:R053911
二、圖
三、說明
A為王忻鈺女士綴合,[1]今筆者加綴B(R053911)。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88則
一、著錄號
A:R053934
B:R054452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肋甲形態。
第89則
一、著錄號
A:R057794
B:R059910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鑽鑿形態、佈局一致,符合邊形態。
第90則
一、著錄號
A:R058967+R058996
B:R062872
二、圖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R062872)。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背甲形態。
第91則
一、著錄號
A:R058624
B:R056318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2則
一、著錄號
A:R054367
B:R058619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盾紋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3則
一、著錄號
A:R054154
B:R054196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符合尾甲形態。
第94則
一、著錄號
A:R064615
B:R064611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符合尾甲形態。
第95則
一、著錄號
A:R064606
B:R064555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6則
一、著錄號
A:R054097
B:R054043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97則
一、著錄號
A:王忻鈺第5則
B:乙補6553
二、圖
三、說明
A的綴合情況參看王忻鈺女士綴合第5則。[2]史语所原先将B(乙補6553)与乙補6401相缀,蔣玉斌、李霜潔、楊熠先生指出为误缀,并将乙補6401缀入丙147。[3]今笔者将B(乙補6553)缀入A版。綴合後,盾紋接續,符合卜法,復原局部鑽鑿。
第98則
一、著錄號
A:R053972
B:R059025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脊甲形態。
第99則
一、著錄號
A:R062492
B:R055639
二、圖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回紋溝接續,符合邊甲形態。
第100則
一、著錄號
A:乙補5330+乙補7191
B:乙補5188
二、圖
三、說明
A由李紫豔女士綴合,[4]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乙補5188)。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卜法與尾甲形態。
(感謝李雪山、張軍濤、蔣玉斌、楊熠老師的指導,王忻鈺、劉元祀、李紫艷同學的幫助。)
- 王忻钰:《殷墟甲骨试缀第3-6则》第6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2025年8月20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206.html。 ↑
- 王忻钰:《殷墟甲骨试缀第3-6则》第5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2025年8月20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206.html。 ↑
- 蔣玉斌、李霜潔、楊熠:《人工智慧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第11—20組》第20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23年11月12日,https://www.fdgwz.org.cn/Web/Show/11067。 ↑
- 李紫豔女士暫未發表。 ↑
第87则+R058959
第88则+R05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