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辛迪博士学位论文《两周戎狄考》内容提要
  辛迪 
 北京大学历史系
2006-05-30 12:57:52 阅读

2006年5月23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凤瀚教授指导的2006届博士研究生辛迪通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晁福林教授(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镇豪研究员、考古研究所的王巍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赵伯雄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孙华教授、国家博物馆的王冠英教授组成。辛迪的论文题目是《两周戎狄考》,现将该文内容摘要与目录发表于下,以飨读者。

内容摘要 

戎、狄在先秦史中占重要地位,他们对先秦尤其两周历史进程的发展与走向,华夏文化的丰富、多样化,华夷之辨思想的出现,以及华夏民族的加速形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以往研究中,偏重于对文献记载的“某戎”、“某狄”的考证,缺乏对戎、狄整体的全面分析,不能从宏观把握戎、狄的结构内涵和发展轨迹,造成对戎、狄认识的不全面,本文在详细考述某戎、某狄个案的基础上,对戎、狄整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

对戎、狄社会组织的探讨是本文重点。以往研究中将戎、狄看作民族或部落联盟,但本文通过对文献所载某戎、某狄及戎、狄整体的内部构成分析后发现,戎、狄非统一的民族,亦非部落。文献中称为“某戎”、“某狄”的人群可被视为族群,族群是指因为拥有共同的起源、文化、语言、种族等,而被其他人认为是构成独特群体的人群。某戎、某狄有各自的祖先起源、共同文化、相同的种族,他们是有组织、聚族而居的小族群。而春秋时期戎、狄的社会组织为族团,族团是若干小族群组成的联合体,戎、狄即是由被称为“某戎”、“某狄”的小族群组成的联合体。

对不同时段“戎”、“狄”之名指代对象的分析亦是本文重点。商末周初至战国典籍均有戎、狄之名出现,但不同时段戎、狄所指对象并不相同。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的“戎”、“狄”不是族类之称,到西周时期“戎”才从周人对商人的称谓,转变为对与周敌对之少数族群的泛称;春秋时期只有被周人命名为“某戎”的族群才是戎,而这些戎构成周人视野中的戎族团;战国时代,戎成为对西北方少数族的泛称。狄作为少数族族名出现于春秋时期。狄最初是一个特定族群的自称,随着狄族群的扩大,“狄”这个名称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加入狄族团的族群可被称作狄,和狄文化相似的其它北方族群也可称狄,到春秋时期由狄族群发展而来的狄族团灭亡后,狄更可泛指北方的少数族群。

本文考证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戎、狄的分布地域。西周时期以成周为中心的东北、东方、东南、西北皆有戎之遗迹,春秋时期诸戎的分布态势依然如此,战国时期的西戎主要居于秦以西今陕甘地区。春秋时期的狄分布于陕西北部、山西和河北中南部。在我国北方长城地带自本世纪初发现大量的北方系青铜器,这些器物以短剑和动物纹饰为特征,青铜器的形制和种类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中原以礼器为代表的文化。将北方考古学文化与文献中有关戎、狄的记载相对照、相联系,在时空上探索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对戎、狄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气候环境变迁对于社会经济、文化不发达的族群,无疑是足以导致其生存环境与社会环境显著变易的重要因素,西周中晚期气候由大暖期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干旱和寒冷对处于西周西北少数族群的生存产生极大威胁,猃狁、犬戎的南下东迁就是为寻找新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迁徙,因而与西周王朝发生战争。但气候并不是少数族群与中原发生战争的必然条件,春秋时期气候转暖,狄却与诸国发生更激烈的冲突,说明这种条件下的战争并非掠夺性质而属诸国纷争。 

关键词:戎  狄  族群  族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两周戎、狄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本论题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关于民族 

二  族群(ethnic group)及相关问题

三  族团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主旨  

第二章  殷商时期的北方方国与“戎”、“狄” 

第一节  甲骨卜辞与文献所见殷商时期的北方方国 

一  殷西北之方国 

二  殷东北之方国 

第二节  殷商北方方国与“戎”、“狄” 

一  文献所见商代的“戎”、“狄” 

二  殷墟卜辞中的“戎”、“狄” 

三  殷商方国与戎、狄的关系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戎 

第一节   西周时期戎的内涵 

一  西周金文中作为族称的戎的指称对象 

二  后世文献记载的西周诸戎 

三  以“戎”称少数族群之由来 

四  西周时期以“戎”称异族观念的产生 

五  小结

第二节  西周后期猃狁和犬戎的迁徙 

一  猃狁的侵周与东进 

二  犬戎之东迁 

三  小结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戎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戎 

一  文献所见春秋诸戎及其分布地域 

二  春秋时期戎的内涵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戎

一  文献所见战国诸戎及其分布 

二  战国时期戎的内涵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狄 

第一节  “狄”字释义 

一  文献中的“狄” 

二  西周金文中的“狄” 

第二节  关于春秋时期作为族名的狄的内涵的探讨 

一  关于诸狄族群及其相互关系 

二  关于狄之族称 

三  续论:春秋晚期及之后的狄与北狄 

第三节  鲜虞与中山关系考 

一  鲜虞与春秋时期中山的关系 

二  鲜虞和中山的族属及姓氏 

三  中山居鲜虞故地 

四  小结 

第六章  关于戎、狄的考古学观察 

第一节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北方青铜文化遗存与殷墟卜辞中的方国 

一  石楼——绥德类型 

二  太行山以东的北方系青铜器 

三  黑豆嘴类型

四  夏家店上层文化 

五  诸北方青铜文化遗存与殷墟卜辞中方国的关系

第二节  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的北方青铜文化遗存与戎

一  夏家店上层文化 

二  凌河类型 

三  西拨子窖藏

四  寺洼文化 

五  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的北方青铜文化遗存与戎

第三节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晚期的北方青铜文化遗存与戎、狄

一  内蒙古中南部诸青铜文化类型及其族属

二  甘宁地区诸区域青铜文化遗存与戎 

三  燕山南北的青铜文化遗存与狄

四  内蒙古东南部和辽西地区的青铜文化遗存 

五  小结 

第四节  戎、狄关系的考古学观察  

第七章  商周时期气候与环境变迁对戎、狄地理分布和迁徙的影响 

第一节  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猃狁、犬戎的迁徙 

一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与环境 

二  商末以后西北地区气候的变化 

三  西周中晚期气候变化与猃狁、犬戎的迁徙 

第二节  春秋戎、狄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  

第八章  结语 

一  本文主要观点的归纳 

二  余论  

参考文献  

本站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