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振玉博士论文《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摘要
  武振玉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2006-06-25 09:04:32 阅读

论文题目:《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

作者:武振玉

专业: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

指导教师:吴振武 教授

 论 文 摘 要

本文是对两周金文中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语气词所作的全面研究,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数量统计、历时断代分析、共时比较等方法。全文共包括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节介绍了金文的语料价值及金文虚词研究的重要性,第二节对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了简要的回顾,第三节探讨了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方法,第四节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指代词四类。人称代词又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己身称四类。第一人称有“我”、“朕”、“余”、“”、“辝”五个,“我”、“朕”、“余”是主要的,三者的差异表现在句法功能(“我”主要做定语、主语,“朕”基本只做定语,“余”基本只做主语)、出现时间(“朕”主要见于西周中期和晚期,“我”、“余”主要见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语体色彩(“朕”更多出现在具有庄重色彩的语境中)三个方面。第二人称有“乃”、“汝”、“爾(尔)”、“而”、“若”五个,“乃”、“汝”是主要的,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法功能(“乃”几乎只作定语,而“汝”几乎不作定语)和出现时间(“乃”主要见于西周中期和晚期,同时西周早期的比例也不低,“汝”主要见于西周晚期)两个方面。第三人称有“厥”、“其”、“之”三个,其中“厥”是主要的,三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厥”、“其”基本只作定语,而“之”只作宾语;“厥”、“其”的差别则表现在出现时间上,即“厥”主要见于西周早期和中期,“其”主要春秋时期。己身称只有一个“自”,用例有限。指示代词有“兹、之、是、此、若、斯、厥、其、乃、皮(彼)、它、者(诸)、者”十三个,“之”、“其”、“厥”是主要的,三者的差别仍然表现在句法功能和出现时间上(同第三人称的情况)。疑问代词只有“隹(谁)”、“害(曷)”、“叚(胡)”三个,用例有限,出现时间亦晚。无指代词有“亡”、“莫”、“无”三个。与甲骨文相比,彼此相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称代词上,即“我”、“余”、“朕”三词在甲骨文和两周金文中不但出现频率均很高,并且句法功能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些代词在甲骨文中虽然已经出现了,但出现频率不高,而两周金文中很常见,主要是第二人称代词“汝”、“乃”。二是一些代词甲骨文中不见,两周金文中始见,如第一人称的“”、“辝”,第二人称的“爾(尔)”、“而”、“若”,第三人称的全部三词,指示代词中的“是、此、若、斯、厥、其、乃、皮(彼)、它、者(诸)、者”等,还有疑问代词和无指代词。所以总体上看,两周金文的代词系统较之甲骨文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常用代词大体相同。与《尚书》《诗经》相比,人称代词表现出的共同点更多一些,如“我”、“余”、“乃”、“汝”出现频率均很高,句法功能明显一致。不同的一是“朕”、“乃”在两周金文和《尚书》中比较多见,而在《诗经》中很少见;二是“爾”在两周金文中很少见,但《尚书》《诗经》中很常见;三是两周金文中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指代词的出现频率和句法功能均不如《尚书》《诗经》丰富,但两周金文中的指示代词“厥”比较特别,类似用法《尚书》《诗经》中少见。

第三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副词,包括否定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方式副词共九类。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非”、“亡”、“无”、“未”、“妹”、“某”十个,其中前四词是主要的;范围副词有“咸”、“具”、“皆”、“率”、“并”、“凡”、“一”七个,程度副词有“孔”、“大”两个,时间副词有“既”、“咸”、“初”、“方”、“将”、“畯”、“永”、“先”、“忽然”、“适”十个,频率副词有“或”、“亦”、“又”、“復”、“再”、“尚”、“犹”七个,情态副词有“允”、“实(是)”、“审”、“必”四个,语气副词有“宁”、“庸”、“曾”、“丧(尚)”、“弋(式)”五个,关联副词有“既”、“中(终)”两个,方式副词有“亲”一个。除了“永”很多见,“既”“或”略多见外,其他各词用例均极有限。与甲骨文相比,彼此共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否定副词上,即主要否定副词相同,且功能接近,如“不”、“弗”主要表示一般性否定,“勿”主要表示禁止性否定,“毋”介于“不”、“弗”和“勿”之间。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彼此的用词不同,如甲骨文中的程度副词有一个“引”,两周金文中没有“引”,但有“孔”、“大”二词;甲骨文中方式副词有“自”,两周金文中用“亲”,“自”为己身代词。二是有些类别甲骨文中已见,但两周金文在出现的个体数量上有明显增加,如时间副词。三是有些类别甲骨文中不见,两周金文中始见,如频率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总体上看,两周金文的副词系统较甲骨文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总体出现频率还不高。与《尚书》《诗经》相比,彼此相同的方面一是体现在否定副词上,即主要的否定副词相同,“不”、“弗”、“勿”出现频率和功能相近;二是副词的类别基本接近,即《尚书》《诗经》中已有的副词类别,两周金文中已经基本具备了。明显的不同一是“毋”在两周金文中用例较多,《尚书》《诗经》没有或很少,原因是这两部书皆借“无”为“毋”。二是两周金文中的各类副词在个体数量、出现频率上不如《尚书》《诗经》。

第四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介词,包括引进处所、引进时间、引进对象、引进原因四类。引进处所的有“于”、“在”、“於”、“自”、“从”、“雩”、“以”七个,其中“于”是主要的;引进时间的有“自”、“于”、“及”、“以”四个,用例均很有限;引进对象的一类比较复杂,内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引进偕同对象的有“暨”、“以”、“及”、“与”五个,引进直接受事对象的有“于”、“於”两个,引进涉及对象的有“于”、“於”、“及”、“自”、“以”、“为”、“庸(用)”七个,引进施事对象的有“于”、“於”、“为”三个,引进凭借对象的有“以”、“用”二个;引进原因的也是“以”、“用”两个。可以看出两周金文中的介词往往是一词兼数职,如“于”、“以”、“於”、“及”、“自”、“用”等都是,其中只有“于”、“用”、“以”出现频率较高,其他都比较有限。与甲骨文相比(能肯定的基本只有“于”、“及”、“自”三词),两周金文中的介词系统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不但出现的个体数量明显多于甲骨文,且在出现的语境、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等方面也较甲骨文丰富了许多。但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因为相对程式化的语言风格,其中介词的应用不如传世文献多样化,但其中的一些介词及相关用法,却可为传世文献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

第五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连词,包括并列连词、承接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让步连词、递进连词六类。并列连词有“暨、及、雩、与、以、且、而、又、唯、兼”十个。除了“又”出现频率很高,“暨”相对多见外,其他各词用例均有限。从用法上看,“又”主要连接整数和零数,多见于计时的场合;“(且)”主要连接形容词,基本只出现于四字韵文中;其他各词主要连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出现时间上,“以”、“唯”、“暨”、“雩”、“又”主要或只见于西周时期,“且”、“而”、“与”、“兼”、“及”主要或只见于春秋时期。承接连词有“则、廼、乃、遂、因、爰、延、以、而”九个,除“则、廼”二词相对多见外,其他都很有限;用法上,前七词主要连接分句,后两词主要连接动词性成分;出现时间上,除“以、而”主要或只见于战国时期外,其他各词都主要或只见于西周时期。因果连词有“故”、“肆”、“用”、“唯”四个,其中“用”的出现频率较高,其他三词均有限。就其在句中的位置看,“故”、“肆”只出现于后一分句中,“唯”只出现于前一分句中,“用”两种用法都有,但以出现于后一分句中表示结果为主,出现于前一分句中表示原因的数量很有限。就表示因果关系的程度言,“故”最明显,“唯”、“肆”次之,“用”最弱。出现时间上,“用”集中于西周中期和晚期,“肆”、“唯”主要见于西周晚期,“故”各个时期皆有。假设连词有“乃”、“廼”“如”三个,让步连词有“虽”一个,递进连词有“引(矧)”一个,用例均极有限。与甲骨文相比,除了“又”在两者中出现频率均比较高,“暨”都用为并列连词,“廼”都用为承接连词外。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最明显的一是两周金文中出现了一些不见于甲骨文中的连词类别,如因果连词、假设连词等;二是连词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多,而且有的连词出现频率还很高。但和《尚书》《诗经》相比,两周金文中的连词系统不如前二者完备,表现为出现的个体数量不够多,多数连词出现频率比较低。

第六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叹词,两周金文中的此类词只有“”、“(繇)”、“巳”、“乌虖”四个,且出现频率都很有限。时间上,除了“乌虖”有见于东周时期的用例外,其余各词均只见于西周时期。叹词是两周金文中新出现的词类,甲骨文中不见。同时期的传世文献中,《尚书》是应用叹词较多的,与之相比,两周金文中叹词的个体数量,特别是出现频率还很有限。

第七章讨论了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包括句首语气词、句首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四类。句首语气词有“雩”、“若”、“曰”、“夫”四个,除了“雩”略多见外,其他都很有限;句首句中语气词有“唯”、“其”两个,出现频率均比较高。两者的不同是“唯”主要出现于句首,而“其”基本只出现于句中;前者修饰的主要是体词性成分,后者修饰的主要是谓词性成分;前者主要出现于表达客观性内容的语句中,后者主要出现于表达主观性内容的语句中。句中语气词有“亦、肇、囟(斯)、殹、(繇)”五个,句尾语气词有“哉、虖、也、(也)、殹、矣、已、焉”八个,总体出现频率均很低(“肇”略多见)。总体上看,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的个体数量尚不多,出现频率总体很低(除“唯”“其”外),出现时间普遍较晚。相对于甲骨文(不能肯定存在语气词)而言,两周金文中出现语气词是一个发展,但是相对于《尚书》《诗经》而言,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个体数量,尤其是出现频率还很有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金文的语料价值及虚词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说明

第二章 两周金文中的代词

第一节 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二、第二人称代词

三、第三人称代词

四、己身代词

第二节 指示代词

第三节 疑问代词

第四节 无指代词

第三章 两周金文中的副词

第一节 否定副词

第二节 范围副词

第三节 程度副词

第四节 时间副词

第五节 频率副词

第六节 情态副词

第七节 语气副词

第八节 关联副词

第九节 方式副词

第四章 两周金文中的介词

第一节 引进处所的介词

一、引进动作行为所在的处所

二、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处所

四、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

第二节 引进时间的介词

第三节 引进对象的介词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对象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受事对象

三、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四、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对象

五、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对象

第四节 引进原因的介词

第五章 两周金文中的连词

第一节 并列连词

第二节 承接连词

第三节 因果连词

第四节 假设连词

第五节 让步连词

第六节 递进连词

第六章 两周金文中的叹词

第七章 两周金文中的语气词

第一节 句首语气词

第二节 句首句中语气词

第三节 句中语气词

第四节 句尾语气词

引书简称表

词语索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本站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