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陈昭容《两周婚姻关系中的“媵”与“媵器》简介 | |
本站 2006-08-25 16:37:06 阅读 次 |
|
陈昭容:《两周婚姻关系中的“媵”与“媵器——青铜器铭文中的性别、身分与角色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七本第二分,2006年。 本文在广泛考察两周青铜器铭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媵器的判断标准和识别方法,结合实例讨论“同姓媵”、“异姓媵”及“姪娣媵”等婚姻制度,并通过统计作器者与受器女性的关系、媵器的器类分析媵器的社会背景及功用,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周“媵”的内涵和传世文献所载媵制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思索。该文的研究从对材料的广泛搜集及细心考辨入手,着眼于以青铜器及金文材料查验传世文献及其注疏所载媵制的可靠性,通过详实的研究工作解释两周媵制的内涵和历史,兼具微观研究和宏观视野。其研究成果可促进学界对两周婚姻史、姓氏制度及相关青铜器铭文的研究。 全文分为八部分。 第一部分:“媵”字来源。从文字学、训诂学、出土古文字材料方面讨论“媵”字源流与本义。 第二部分:文献典籍中善于“媵”与“媵婚”的记载。认为可靠的史料中记载较少,而后出资料才有对相关制度的详细描述。 第三部分:青铜“媵器”的识别与分类——“狭义的媵器”与“广义的媵器”。狭义的媵器,即器铭中有“媵”字者。广义的媵器,则可利用“同姓不婚”的大原则,通过考察器铭所见作器者与受器女性的国族与姓、同出器及出土地来判定。 第四部分:结合实例考察青铜器铭文中的“异姓媵”。分为“为异姓女单独作器”、“为嫡嫁女与异姓媵女共同作器”两部分。 第五部分:结合实例考察青铜器铭文中的“同姓媵”。 第六部分:结合实例考察青铜器铭文中的“姪娣媵”。 第七部分:亲人的期许与祝福。这一部分中,有几项统计。(一)作器者与受器女性的关系,结论是女性所受赠与主要来自同宗族的男性长辈(其中多数是父亲)。(二)媵器的器类,结论是水器比例特别高,可能与婚礼沃盥礼仪、侍奉姑舅盥洗、装扮妇容有关。此外,媵器中的食器则有参与祭祀与燕饗等社会功用。这一部分还对媵器铭文中的嘏辞(祈福语)作了分析。 第八部分:从青铜器铭文看“媵”的实质内涵。作者认为,西周、春秋时代,女子出嫁,本家长辈可作器以媵,或以自用器为媵,也可以姪娣为媵;同姓贵族可以媵人、媵物,异姓亦可来媵。这些事实,文献记载不多,难以恢复出当日制度。汉人的经解注疏中构架出来的完整媵制,应有不少理想的成分。 全文后附有详赡的“狭义的媵器”(105器)与“广义的媵器”(55器)二表,便于读者参考。 |
|
本站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