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拼綴第66-85則【姚鎔燁】

姚鎔燁 2023級碩士研究生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甲骨智能計算實驗室

第66則

一、著錄號

A:丙299+乙補5952+乙補5968+R037115

B:R054885

二、圖版

9bb4ea726d584943bc7e6cea00d40c5cb0e1d070485c0e891d4bbf89b44bf8c4

70324aa6211b2c8b2b6c936a3046ea5d

三、說明

A版的綴合情況可參見秦楓先生第52組綴合,[1]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R054885)。綴合後,齒縫咬合,盾紋接續,符合甲橋形態。

第67則

一、著錄號

A:R063458

B:R058625

二、圖版

fe65da7e480afbcca942f02867d095fd

315d62f143b6a08a7fdf720f2901ced3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尾甲形態。

第68則

一、著錄號

A:乙7389+乙補4425

B:R054009

二、圖版

c559e7a9b4e66b5d26b38b9754c08430

0d027027ebdf698d40cf3693eeadd05f

f51625e42047e898df0389faad8a647b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今筆者加綴B(R054009)。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腹甲形態。

第69則

一、著錄號

A:R054129+R054023+R053857+R056667+R055150+R054012+R064000+R064094+R055656

B: R054742

二、圖版

2e6a1aaeb1e46c5a2ff81278ffc27ac4

ff8398663673db69cff775a10a6eb1e8

三、說明

A版的綴合情況參見王忻鈺女士綴合第1則,[2]筆者在此基礎上加綴B(R054742)。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尾甲形態。

第70則

一、著錄號

A:R054203

B:R054135

二、圖版

392a4c747bd626e313306e475751754f

dcaba55650e4be99084b2ecbd73b0f37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符合首甲形態。

第71則

一、著錄號

A:R064169+R604170

B:R053613

二、圖版

38ac56e991005142bc05af0f1fa92852

5d91dfb27230239c5a23f57ce597d399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後甲形態。

第72則

一、著錄號

A:R053595

B:R058129

二、圖版

cc3ff0c6d80567cee92853e1d5630821

5ecc83ea027fb6937dde0285d8e12010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首甲形態。

第73則

一、著錄號

A:R060973

B: R054171

二、圖版

81f3f4fec228b33de0c11d6f0f2de091

d304acb419e09b340b887bf694b4a71e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首甲形態。

第74則

一、著錄號

A:R054262

B:R060991

二、圖版

8bf2055c0b9b8208102a25c41dc6f851

97f9be49746752421fb41a9cb71b527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首甲形態。

第75則

一、著錄號

A:R053621

B:R054011

二、圖版

dfe86d4887d273114c313a36e2602294

fa47b8f2064b6dbb15b37922566c7d91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腹甲形態。

第76則

一、著錄號

A:R055081

B:R062470

二、圖版

d41fb9149cadf9428455081cf689c839d6317921132405a0437240dcf65cca8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背甲形態。

第77則

一、著錄號

A:R053961

B:R055074

二、圖版

c58a7b1a38c151bb77943f4003fe9c08

f494e32a33960d1f8637bc1de0710e24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盾紋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78則

一、著錄號

A:R055151

B:R055097

二、圖版

e1d059643416de4ddd72f14fcee4b025

9bd3840ec958f8b089c9c76d59380f9c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盾紋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79則

一、著錄號

A:R053838

B:R061458

二、圖版

45eb649208fd72866d14370bdecbc7fb

21a6a8b0ade897d37d3a708b57baba28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盾紋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80則

一、著錄號

A:合集01784(乙5574)+合集01829(乙3453+乙8369)

B:R053972

二、圖版

83732b2fbc358a04725d05b354f4d550

be7bb3f5c5cc43392ffb146d25c458e3

三、說明

A版的綴合情況參看宋雅萍女士的《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辭研究》,[3]今筆者綴入B(R053972)。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背甲形態。

第81則

一、著錄號

A:R062175

B:R059935

二、圖版

a4b272d8e84dd92c130a45e0985583a3

6921e079575802f3dc48455f3c12f141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回紋溝接續,符合背甲形態。

第82則

一、著錄號

A:R056813+R056811

B:R056810

二、圖版

4198ef154a599d112424033b7393faeb

c320510f3dc23bf7832358229d783875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筆者加綴B(R056810)。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83則

一、著錄號

A:R054035+R054027+R054052

B:R062697

二、圖版

00938eaab23e87bb4b04da7068d6a1b0

a289a9850e58d2eb86c5c7ff4a1f6ed9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筆者加綴B(R056810)。綴合後,折口密合,回紋溝接續,復原局部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第84則

一、著錄號

A:R062936

B:R062422

二、圖版

aba8389ec12c1803cb14c5f72e485af75475aa2dbee9b50d12bdd7ca134c11b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齒縫咬合,符合脊甲形態。

第85則

一、著錄號

A:R055095

B:R062964

二、圖版

451c3920405da197326b2a209637c4b1

3c922b950f9c8ac59692d618bb94b17d

三、說明

A與B綴合後,折口密合,復原局鑽鑿,符合肋甲形態。

(感謝李雪山、張軍濤、蔣玉斌、楊熠老師的指導,王忻鈺、劉元祀、何蘇文、李紫艷同學的幫助。)

  1. 秦枫:《甲骨试綴第43-55則》第52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25年3月13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2304.html。
  2. 王忻钰:《殷墟甲骨试綴第二则》第1则,中國社會科學院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25年7月27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2903.html。
  3. 宋雅萍:《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辞研究》,台湾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73-74頁。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