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拼綴第18-19則【姚鎔燁】
姚鎔燁 2023級碩士研究生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甲骨智能計算實驗室
第18則
一、著錄號
A:合集07239(乙4065)+乙3813
B: 乙補3177
二、圖版
三、說明
A為史語所舊綴。[1]今筆者加綴B(乙補3177),綴合後,符合卜法及腹甲形態,齒縫咬合。
第19則
一、著錄號
A:乙補956+合集12447(乙1152+乙2020+乙2022)+乙補2101+乙補1333+乙3562+乙補840+乙1082+乙補6507+乙補6950
B: R53630
二、圖版
三、說明
A中乙補956+合12447(乙1152+乙2020+乙2022)+乙補2101+乙補1333+乙3562為蔡哲茂先生綴合。[2]後黃庭頎先生綴入乙補840,[3]林宏明先生再綴入乙1082。[4]繼之楊熠先生加綴乙補6507。[5]筆者在此基礎上綴入乙補6950,[6]今再加綴R53630。綴合後,符合腹甲形態,齒縫咬合。
(感謝李雪山、張軍濤、蔣玉斌、楊熠老師的指導,李紫艷同學的幫助。)
- 見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https://ihparchive.ihp.sinica.edu.tw/ihpkmc/ihpkm_op?@@0.4615680297676926,又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綴玉聯珠”甲骨綴合資訊庫,http://www.fdgwz.org.cn/ZhuiHeLab/Home。 ↑
- 蔡哲茂:《甲骨綴合續集》第515組,文津出版社,2004年。 ↑
- 黃庭頎:《甲骨新綴二則》第一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09年2月19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202.html。 ↑
- 林宏明:《醉古集》第63組,萬卷樓,2011年。又見蔡哲茂:《甲骨綴合彙編》第821組,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
- 楊熠先生綴合,未發表。 ↑
- 姚鎔燁:《甲骨拼綴第9-10則》第10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24年12月6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1350.html。 ↑
第18則B版的正面拓號爲乙3621。這一組我2023年10月24日在庫房看過實物,接口並不十分合。如果能找到右尾甲殘缺的部分,或許可以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