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北方風名再释【魏大路】

甲骨文北方風名再释[1]

Oracle Bone Script North Wind Name Retelling

多村歷史文孳研究

大路大魏

DALU DAWEIH

daluwei@yahoo.ca

This paper is to restore a Scene Ideographic Character of Oracle Bone(OB)script into its scene they denote (scene-parable telling 說象), and to translate the character of OB script into a suggested character of recent clerical script they look similar in pattern. When the meanings of the suggested character match the meanings derived from the scene of the OB script (sense reading 解意), the suggestion of translation has gained one more semantic support of collateral evidence.

The character clip_image002 is imitated to ZTy(transcription),Z as like a fat belly (of a rich) man sit in honest(before Z is read as a slave but a master base on anthropology), Ty as like a massage gavel in a hand. Z and Ty suggest a third scene of massage or exorcising the pain or demon from body, this is Scene-parable telling 說象. Exorcising or ZTy means destroy (pain ghost), damage (in body), minus or reduce (pain), recovery or renew (spirits). This is Sense reading out or Idea-reading 解意. One of the other way, Ty is殳in recent clerical script, ZTy is translated to 毀 Hui in recent clerical script. Hui character meanings of destroy, damage, reduce, renew in dictionary meets ZTy scene meanings. The choice from many ZTy possible representations or scenes and the translation from many ZTy-look-like characters have got a semantic support of each other.

The character clip_image003 is related to the names of the winds (or sayings of wind gods) of the four cardinal directions in OB script at 3000 years ago. The saying of the north wind god is still preserved in Shan Hai jing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at 2000 years ago as clip_image005 or 剡 yǎn. When the sound of the suggested character 毀closes to yǎn of the phonetic character剡, the suggestion of translation has got one more phonetic support of collateral evidence.

Keywords : The name of the north wind in OB script, characters,毀, Hui-RTy, 剡 yǎn 四方風名,北方風,甲骨文, anthropology 人類學

前言

竊讀甲骨文多年,釋讀了一些字, 多次貽笑大方。最近重讀蔡哲茂所論北方風名[a],對比我先前釋讀,遂借舊瓶裝新酒,以和蔡哲茂先生。

關於甲骨文中記載四方風名的問題起初並未被學者所注意,胡厚宣於1941年於《責善半月刊》發表〈甲骨文四方風名考〉,此文提出重要觀點,震驚學界。[b] 後來學者亦陸續有所發揮,蔡先生對其字形演變、詮釋整理前賢成果如下。

一、北方風名的研究回顧

甲骨文有四方風名的記載,見於:

(1)東方曰析,風曰clip_image007

南方曰因,風曰髟。

西方曰clip_image009,風曰彝。

□□□clip_image011(伏),風曰clip_image012。 合集14294(京520、拾掇2.158)(圖一)

(2)辛亥內貞:今一月帝令雨。四日甲寅夕嚮乙卯,帝允令雨。

辛亥卜內貞:今一月帝不其令雨。

辛亥卜內貞:禘于北方曰clip_image011[1](伏),風曰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年。一月。

辛亥卜內貞:禘于南方曰髟,風夷,clip_image016[1]年。

貞:禘于東方曰析,風曰劦,clip_image016[2]年。

貞:禘于西方曰彝,風曰clip_image018clip_image016[3]年。

辛亥卜內:生二月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

亡其clip_image023

癸□卜內貞:clip_image025亡不若。一月

貞:clip_image027clip_image029不若。一月

貞:clip_image030clip_image029[1]不若。

貞:隹吝。一月。

隹吝。

王其往逐麇□clip_image032clip_image025[1]

王其往逐麇于clip_image032[1]不其獲。 醉古73

(合3814+合13034+合13485+合14295 +乙4872+乙5012)(圖二)[c]

金文中亦見此字,何景成認為金文中用作氏名的這個字形就是甲骨文北方風名,[d]應不誤,如:clip_image034(《集成》4918)、clip_image036(《集成》1017)、clip_image038(《集成》8802)、clip_image040(《集成》8311)。此外,《首陽吉金》也收錄以此字作為氏名的銅觶:clip_image042[e]

表1

clip_image044 clip_image046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 clip_image052 clip_image054 clip_image056 clip_image058
14294 14295 英145 JC1017 16935 32183 20593 8138
B1229 B1229 B1229 金文 B1229   B1190 B1227
H1 H2 H3 H4 J1 J2 Z1 Y1

注,14294,甲骨文合集14294。JC1017,金文集成1017。B1227,甲骨文字編1227.

蔡先生和多位學者釋讀表1之H1、H2,同J1、Z1、Y1一字,有的隸為「伇」或「攸」,仍可存疑。但H1、H2和J1、J2、Z1、Y1是否一字,尚需研究。

胡厚宣根據典籍大荒東經說,「來風曰clip_image060」,讀為剡字。甲骨文說「風曰clip_image062」。clip_image063字甲骨文作clip_image064clip_image065,即役字。役字,說文古文從人,從人和從clip_image067同。字象手持兵器以刺人之形,與剡義相當。

于省吾對胡氏的上述觀點提出懷疑,也把「clip_image065[1]」、「clip_image069」隸定為「伇」,但讀作洌,所根據詩四月的「冬日烈烈」,鄭箋謂「烈烈猶栗洌」。烈字本作洌,俗字作冽。詩下泉的「洌彼下泉」,毛傳訓洌為寒。呂氏春秋有始覽謂「北方曰寒風」。因此可知,北方的「clip_image071曰伇」應讀作風曰洌,是指寒風言之。[f]

陳漢平也混同H1和Y1。clip_image065[2]字形象以杸擊人狀,故字當釋殿。《說文》「殿,擊聲也。从殳clip_image073聲。」13658正「疾clip_image075(Y1)不clip_image077」,隸「疾殿」讀為「疾臀」,于文義甚安。[g]但蔡先生指出,「疾clip_image075[1](Y1)」,應是「疾背」,13658之Y1是「clip_image079(背)」字之異體,並非是「clip_image081」字。

李學勤也認為北方風名H1「clip_image081[1]」左旁从「clip_image083」與从人的「役」字古文不同。[h]現今所見甲骨、金文中並無「役」字,目前所見最早出現且較無爭議的「役」字,應是戰國文字:《上博二‧容成氏》簡16「clip_image085 clip_image087不至」之「clip_image089」下引),《郭店‧五行》簡4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clip_image091也」之「clip_image092」,帛書本寫作「役」,[i]可知「clip_image093」就是「役」。[j]上面提到的甲骨文字釋成「役」恐怕沒有確證。

何景成將「clip_image094」、「clip_image095」、「clip_image097」、「clip_image099」釋為「卷」,讀為「寒」,《詩‧曹風‧下泉》:「洌彼寒風」,《毛傳》:「洌,寒也。」

陳劍也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謂,北方「來之風曰clip_image101」,前人多已指出「之」字係衍文。郭璞注云「clip_image102」字「音剡」。「殺」正與「clip_image103、剡」音近可通。[k]以合漢代《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的「秋避殺風」。

蔡先生謂,甲骨文北方風名此字的構形相當清楚,象一手或雙手持棒從背後或頭部打擊之形。

蔡先生也據《山海經》中北方風名寫作「clip_image005[1]」,郭璞注說「音剡」。「clip_image105」、「剡」从炎聲。「clip_image105[1]」字除《山海經》一見之外,經典及字書上就再無所見。而此字與文獻中的「錟」、「剡」應該是同一個字,「金」、「刀」作為義符可以替換,這些字也就是戰國文字的「clip_image107」、「clip_image109」;義符「戈」、「刂」也可以替換,而「犬」旁很可能是「戈」或「刂」的訛變。

大魏按,北方風名「clip_image005[2]」,郭璞注說「音剡」,未說「clip_image005[3]」「剡」一字。蔡先生假定「clip_image005[4]」「剡」一字,沒有論證而進一步推論「剡」「clip_image109[1]」一字,和「剡」「clip_image107[1]」一字。隨後一引、二引及再引新出戰國文字的「clip_image085[1]」、「clip_image111」讀「癘」、「洌」,證得「剡」與「厲」、「洌」、「戾」有極密切的異文關係[l]

蔡先生一引李運富說,「clip_image113」、「clip_image115」與「剡」實無別[m]。再引新出戰國文字的「clip_image085[2]」、「clip_image111[1]」等字,見於《上博二‧容成氏》:「當是時也,clip_image085[3]役(疫)不至,妖祥不行」(簡16),注言:「clip_image085[4]役」楚簡或讀為「癘疫」或「clip_image117疫」[n]

二引《上博三‧周易》「clip_image119(井)」的「九五,clip_image119[1](井)clip_image121,寒clip_image123clip_image125」(簡45),注曰:「clip_image121[1]」,从水,clip_image127聲,疑「clip_image128」為clip_image130之或體」。《易》曰:『井洌,寒泉食。』」[o]

三引《上博三‧周易》「艮」的「九三,艮其clip_image132(限),clip_image134其胤(夤),厲clip_image136(薰)心。」今本《周易》作:「列其夤」。

四引《清華簡(一)》有「妣clip_image107[2]」此人,復旦讀書會曾經指出「clip_image107[3]」讀為「厲」,為古厲國女子。

五引趙平安說,clip_image107[4]當為clip_image138字,clip_image138[1]與列、厲通用。[p]

六引饒宗頤說,西北不周風亦稱曰厲風[q]

蔡先生謂「戾」、「厲」、「冽」、「剡」等字與甲骨文北方風名「clip_image139」在字形上也相差很遠,而認為「clip_image139[1]」「clip_image141」一字。《說文》「clip_image141[1]clip_image143戾也。从弦省,从盩,讀若戾。」大徐本:「盩者,擊辠人見血也。clip_image145戾之意也。」段注:「此乖戾正字今則戾行而盭廢矣。」。

七引金文史牆盤有「clip_image147龢於政」、clip_image149鐘作「clip_image151龢於政」、秦公鐘(秦公鎛)「clip_image153龢胤士」,[r]此字上半部為以繩索和桎梏拘繫犯人,並以「攵」棒打,與甲骨文的clip_image139[2]應是同一字,以「clip_image155」取代原先的卩旁,後繁化加「clip_image157」、「皿」,該字於文獻為「戾」字取代。不過在西周金文中看不到用作「擊辠人見血」意義的「盭」,可能在西周時此字被假借為美善、致、定等等與「擊辠人見血」無關的用法。

大魏按,字形「clip_image139[3]」「clip_image141[2]」二字不類。金文clip_image151[1]隸為clip_image141[3],形近可通,但金文的文意不通。可能屬於假借用法,盭或讀為禮。

八引孫詒讓《閒詁》「戾者,厲字通。」,《左傳‧哀公十三年》注云:「戮殺不辜曰厲。」因此甲骨文的北方風名此字構形,用手持棒殺人而音義保留在「戾」了。

蔡先生謂,諸家大致都認為甲骨文「clip_image139[4]」是一個表意字,它與《山海經》「clip_image005[5]」這個形聲字之間的關係相通,「clip_image005[6]」又與「剡」、「銳」、「厲」、「列」相通,「剡」、「厲」均有殺、斬等意義相近的用法。九引史語所藏安陽殷虛祭祀坑頭骨,絕大多數都創傷累累;完整又無裂傷的頭骨,不超過五分之一。故殷人在殺殉之前,應有以棒擊昏或擊斃的動作而後行斬殺,這可能就是「clip_image139[5]」構形之初的本義。

二、北方風來預示毀

依照甲骨文字形猜其可能所表象或現實(表一个动作、一个劳作、一个情景、一个谚语。诸如此类,所谓象也),再依照其象所能聯想出各種寓意、比喻,這叫說象。依照其字形猜其可能的今字。對比甲骨文字字象和今字字意或用字,不能相互聯繫則所隸定的今字存疑,能從字象察而見意則所隸定的今字得一旁證,這叫解意。字意源自字象,一個字的主要字意或常見幾個用法,源自其字形所含字象或比喻。當假設的字象所能會意合於其字意種種,遂可以旁證假設正確。字意常常很複雜,用法也很多,但字象則簡單明了,有助於理解字意或用法為何如此。

依照上文前賢方法,甲骨文表意字「clip_image139[6]」訛作典籍的形聲字「clip_image005[7]」,從豸、犬,從炎聲。「clip_image139[7]」的左半部形近豸或犬,見表2,說明炎為聲符。抑或把「剡」之義符「刂」作甲骨文「clip_image139[8]」之殳意符,刂殳二字意近通假,也說明炎是聲符。而前賢卻是釋讀形聲字「clip_image005[8]」或「剡」之炎為形符,以從炎的各孳乳字推論,遂諸家結論發散,莫衷一是。

表2

clip_image159 clip_image161 clip_image163 clip_image165 clip_image167 clip_image169 clip_image171 clip_image173
英187 鄂君啟 郭.語1 金文 甲骨文 B1864 B4058  
H5 H6 H7 每、悔

【說象解意】H1(表1),從卩從殳,捶背去痛之形,训破旧立新,隶毁。

【說象解意】卩,跪坐之形,訓禮儀坐象,叫正襟危坐。卩,有肚皮之形,喻肥胖,他例見於甲骨文豕常常畫出肥肚皮以別於犬。肥胖,古人思想映射富裕有錢。故卩,表示主人,為有修養且富裕有錢之人,為殷人之形。

卩見於令、服等字,前輩多釋讀卩為奴隸罪人,則釋字不通。卩為主人,卩的孳乳字皆可解意圓通,例如令從主人從大屋頂之形,釋讀主人在大殿發令。

殳,象形,今習見於打鼓敲鑼的鼓槌,訓有度敲打,而不至於破壞。旁證殸,見表2,用殳擊石磬發聲之形,非擊碎石磬之意。

所謂病痛,古人疑为小鬼并入,病并也,或叫鬼魂附体。捶背针灸皆是驱鬼(今仍見於民間巫婆神漢治病),疑叫毁,摧毁病鬼之意,从而新生。故毀有破旧立新之意,例如《白虎通》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言小孩七八歲換牙齒。

毀有摧毁病鬼之意,故禱祈除殃曰毀。《周禮·地官·牧人》凡外祭毀事用尨。《註》謂副辜侯禳毀除殃咎之屬。

毀有減少病痛之意,故《左傳.莊公三十年》:「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杜預注:「毀,減也。」全句指自己減損家財,以緩和楚國的危難。

又如,金文「」有減去之義,鄂君啟車節:「女(如)馬,女(如)牛,女(如)德(犆),屯(始)十台(以)堂(當)一車,女(如)擔徒,屯廿擔台(以)堂(當)一車,台(以)毀於五十乘之中。」全句意思是馬、牛、犆等馱運的貨物,十件加起來可當成一車;人力擔負的貨物,二十件加起來可當成一車,把那些馬、牛、犆、擔徒之數按比例從五十輛貨物之中減去(郭沫若)。

【音訓】毀,今音hui,古音hɣiuᴇ,上古音hmrals。炎,今音yan,古音ɦɣiᴇm,上古音ɦlam。聲母h和ɦ發音極近,即毀炎二字古音相近。故毀,表意字。「clip_image005[9]」或敥,為毀的形聲字。「clip_image005[10]」保留毀的左半部為形符,炎聲。剡或敥保留毀的右半部為形符,炎聲。

北方名也見於《堯典》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曰幽”“民隩”可能也出自甲骨文“北方曰伏藏,風曰毀減”,因幽字和奧字古音ʔ也同毀字h為喉音,三字發音近。今潮州話幽字hiu,奧hiog,毀huin。

【形變】甲骨文H1,從卩從殳,訛作金文H6,從「」從「」,「」的下部加「」形訛變為「」。卩訛作兒或壬,皆是表示人,意近通假。訛作兒,可會意倪,讀捏(揑、掜)。H1從卩從殳,捶背按摩之形,也當是捏的本字。

表1中的甲骨文H3,金文H3之兩手向下抓捧之形,小偽作兒之臼。即把殳字之兩手移到卩字之上訛作兒,形近悔(見表2),可會意悔聲;因臼形近炎上之火,異體也訛作炎,會意炎聲,劉釗所谓形變音化是也[s]

之所以“兩手向下抓捧之形(H5)”會訛作兒之臼、炎之火,或卩字上增繁“臼”以看起來象“每”或“炎”,前提是他們形近,小偽之後當時人還能認出,見表2.

【典籍疏證一】《大荒東經》北方曰(疑為凫小偽),來之風曰,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按,“北方曰伏藏,來之風曰毀減,以止日月,管理日月出沒長短”,因言北方喻冬天,當然指逐漸日短。故“止”為“毀”的進一步說明。如果釋讀“來之風曰凜冽,以止日月”則不通。典籍所言“止”之意正合毀,減也。止毀二字,意近互訓。猶言(北)來之風,逐漸減少日照。而前賢各說,皆言北風寒冷,不合典籍所言。

【典籍疏證二】北方名也見於《堯典》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

“平在朔易”之易,當為“北方曰伏藏,風曰毀減”之毀的轉寫,好似司馬遷的史記多用當時白話字轉寫尚書中的古澀字。易,作動詞歲月變換(過年)之意[t],用以轉寫“毀齒”之毀換。《堯典》譯讀,平損日出時間到朔日(朔月為月出最少到無,朔日或為日出最少到冬至)易變成為新的一年,日最短星最高(疑昂混作昴,反之月明星稀),就是仲冬(冬至)。

【典籍疏證三】《呂氏春秋》西北風曰不周風(丕交風,大陣風),亦曰厲風。

大魏按,厲風,毀風之白話字轉寫,非凜冽之音訓假借(見上饒宗頤諸位假借之說)。厲,《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今作礪,磨礪,亦磨勵。毀,減也,猶言磨礪也,取(磨刀訓)破舊立新之意,正是毀齒換新牙之意,喻冬至過後光明增加(否極泰來)。

【典籍疏證四】毀,用於描述時日季節,見於《康熙字典·毀》占歲法,金穰,水毀,木飢,火旱,見《史記·貨殖傳》。

大魏按,水毀,乃北毀之轉寫也。北毀,源於卜辭“北風曰毀”也。因五行中的水正是對應北和冬。

【辭例】

□□□clip_image011[2](伏),風曰clip_image174。 合集14294

釋讀,“北方曰伏,風曰毀”。言北風之神告曰天下,減(直到冬至日短)。

按,反之“南方曰因,風曰髟。”,言南風之神唱曰,長(直到夏至日長)。注曰,非名叫之意,乃“子在川上曰”之曰,因合集14295“帝于北方曰”。故翻譯“北方風到來預示毀”,非“北風名字叫毀”之意。又注,按照今人習慣譯作北風之神,按照合集14295應作北風之帝。再注“南方曰因”之因,隸定存疑,下次分享。

clip_image176 H3(毀)子。 英藏145反

釋讀,“毀子”,可能表示換牙的孩子,從上典籍“毀齒”看。或(因什麼而)減少孩子之意,從“自毀其家”看。

甲午clip_image176[1]王弜clip_image176[2]clip_image178侯H5(毀)。允以。 英藏187

己未卜,貞:clip_image176[3]clip_image178[1]侯H5。 合3320+合7027(蔣玉斌綴)

釋讀,“clip_image178[2](器)侯毀”,器侯禱祈除殃之意,見上引《周禮》“禱祈除殃曰毀”。

大魏按,clip_image178[3],形近器,取意手腳長成為器,言成年禮後手腳可作工具做事,隸器。

集成4918“毀父乙”

釋讀,祭祀父乙,祈福消災。言父乙亡靈作祟。

上述辭例用“毀”釋讀,于文義甚安,是為又一辭例旁證。

三、釋讀方法和結論

一是依照字形猜其可能所表象或現實(表一个动作、一个劳作、一个情景、一个谚语。诸如此类,所谓象也),再依照其象所能聯想的各種寓意、比喻,前為說象,後為解意。二是對比字典,依照字形猜其可能的今字。對照所猜今字的字意或用字,合於所猜字象的寓意,反復篩選。字意源自字象,一個字的主要字意或常見幾個用法,源自其字形所含字象或比喻。當假設的字象所能會意合於其字意,遂可以旁證假設正確。除了語義假設相合,同時輔助于形變、音訓、辭例等可通,幾個旁證假設都巧合,便是可備一說。

法国力学家圣维南(Saint-Venant ,1797~1886)在邏輯上有一個重要貢獻半逆法求解,一個問題先通過“猜”其解可能是什麼、大概是什麼類型,如果最後能做出來,就代表猜對了,從而解決了工程力學上的許多疑難問題。現實中許多複雜問題無法直接解答,數學家使用迭代法,先猜一個解答,並用它來計算得出一個新解答,再用新的解答來計算出更新的解答,如此往復迭代下去,直到答案接近現實或工程上可用,這是一種逼近或逐步接近的思想方法。

漢字是有意義的符號,正是通過其形體本身表意,尤其是初字或甲骨文字。凡所隶定的甲骨文字,不知道其字象,不能说象解意,都可存疑。反之,破译甲骨文字,多了一个说象解意的旁证,除了形变、音训、典籍和卜辞等旁证外。例如卩為一人跪地之形,至今學者釋讀歧見,於不同字中用不同釋讀,為我所用。於是假設卩為奴隸、貴族、節、厀(說象),反復用卩所出現的所有甲骨文字字意來驗證(解意)。卩釋讀為殷人、貴族之象,可通卩的各種孳乳字之意,其中曆史文化背景或人類學方法不可忽視。

甲骨文「clip_image174[1]」從卩殳,取象於給主人打鬼驅魔或按摩治病,隸毀。所隸毀字,讀音合於典籍《山海經》相應字,其卜辭辭意合於《山海經》、《堯典》所言,其用法見於典籍《史記》。打鬼之象,正訓摧毀(魔鬼),毀壞,有損。故《說文》毁,缺也。言已經有損。反訓減少(痛苦)、除舊迎新。上述這些正反訓字意用法都有典籍辭例。把甲骨文字還原成具象,從具象釋讀其抽象字意,這是說象解意。說象解意的關鍵所本是人類學。王國維和夏鼐都說過,今人懂得今字,今人常識不可或缺,古人看古字,古代常識使然也。

2015年隸定,2019 01 29 成文,2019 03 03 改定。

clip_image180

 
 
圖一:合集14294(京520、拾掇2.158)

clip_image182

 
 
圖二:醉古73(合3814+合13034+合13485+合14295 +乙4872+乙5012)

[1]承蒙王宇信老師指點,審閱和肯定,記此感謝。


[a] 說甲骨文北方風名(蔡哲茂),先秦網,2014年-12月-17日

[b] 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責善半月刊》(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1 年),第二卷第十九期。

[c] 綴合者與綴合過程詳林宏明,《醉古集》(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8),頁520-521。

[d] 何景成:〈試釋甲骨文的北方風名〉,《殷都學刊》2009年第2期,頁13。

[e] 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頁45。

[f] 于省吾,〈釋四方和四方的兩個問題〉,《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頁127-128。

[g] 陳漢平,〈古文字釋叢〉,《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頁222。

[h] 李學勤:〈申論四方風名卜甲〉,收錄於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頁30。

[i]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頁154。

[j] 顏世鉉:〈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頁389。

[k] 陳劍:〈試說甲骨文的「殺」字〉,《古文字研究》第29輯,頁14。

[l] 「剡」、「厲」、「洌」、「戾」異文關係可見,白於藍編:《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頁922-923。

[m]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頁106。

[n]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頁262。

[o]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頁198。

[p] 趙平安:〈清華簡《楚居》妣隹、妣考〉,《清華簡研究(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頁321-322趙平安从認為从炎戉聲,从炎與从火同。戉是聲符,後訛變成戌。字當為。在古文獻中與列、厲通用。《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鄭注:「故書茢為滅」。杜子春云:「滅當為厲。」

[q] 饒宗頤,《隨縣曾侯乙墓鐘磬銘辭研究》,《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91。按由四方風後來發展而為八風,其西北不周風亦稱曰厲風(《呂覽‧有始》)或麗風(《淮南子》)。其在周律,黃鐘之下宮為「厲」,曾侯鐘作「剌音」,厲之取名,當與厲風有關。

[r] 相關字形參見董蓮池編:《新金文編》字號2656(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1年),頁1782~1783。

[s] 黄锡全,甲骨文“祸”字新证,汉字汉语研究2018·1

[t] 朔易:《传》“谓岁改易于北方”。[疏]“人则三时在野,冬入隩室;物则三时生长,冬入囷(qūn)仓。是人之与物皆改易也。”

【pdf檔下載】

 

推荐阅读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4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5 年 前

甲骨文字隸定,形變、音訓、辭例依據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能證偽,因語句短小而古漢語言簡意賅,即令子曰詩雲中的許多名句,其某一關鍵字尚可以釋讀多個字。而說象解意方法所找到的今字,如果幸運地能找到今文對照才是標準的二重證據法,所隸定的字得以證實。這也旁證了說象解意法有效。
《筮法•第九、十節 咎、瘳》(1.凡見,參女同男,男見。2.凡見,參男同女,女見。3.凡見大人,佋穆,見。)4. ☴ ☰凡咎,見述日,妻夫,佋穆,上毀,亡咎。5. ☱ ☶凡瘳,見述日,上毀,瘳。(6. 凡雨,當日在下,數而內,雨。當日在上,數而出,乃齊。)參見易學網
釋讀,4. 關於災咎,見朔日(現出冬至景象),妻卦外夫卦內(陰盛陽衰),昭星靜穆(北極星下到北天地平線。),北毀(冬至),無災。5. 關於元氣恢復,見朔日,北毀,元氣恢復。
大魏按,述日,依照說象解意看甲骨文字屰的字象,述逆一字。文獻整理者認為應作「見術日」,指占筮之日,同於「當日」。見術日,即卦中見到當日干支之象。
大魏按,昭星,金文作紹泰之紹,原為母星。到父系社會與時俱進,兩周後逐漸釋為父星,明代天文圖作帝星。古人越是靠北越高,近地平線喻上升到最高。引申尊卑次序。
大魏按,上毀,北毀,言弱日新生,猶死霸初吉。古人上為北。從辭4. 由☴巽(秋風) 變為☰乾(乾燥)。再變成☲羅。到辭5. 由☱兌(水患如澤) 變為☶艮(霧霾如山)。見《筮法•卦位圖》☲羅在正北。其右邊是辭4. ☰乾,左邊為辭5. ☶艮。
上毀,《史記•貨殖傳》占歲法作水毀,合於《卦位圖》。
附清華簡•筮法•卦位圖
巽 ☴ 褮(坎)☵ 南 火 赤色 坤 ☷
震 ☳ 东 木 青色 兑 ☱ 西 金 白色
艮 ☶ 羅(离)☲ 北 水 黑色 乾 ☰

5 年 前

补卦位图

魏展民
1 年 前

1. 「毀」字取象於鑿齒,先民有鑿齒習俗。一在6-12歲的齠齔之年,另一在青少年齒列增大時期,必須借人工拔牙或鑿擊方式,進行換齒或鑿齒。(「童」字是以辛器對擁擠的齒列進行鑿齒,「毀」字則是以樹枝或竹枝敲擊正脫落的乳齒。)
2. 卜辭「四方風名」的北方風名,應是借背對敲擊之形,會意為背對北風之來襲。
3. 而《山海經》的北方風名[犭炎](洌)則是借寒冷之物候,會意為北風之冷冽。

单传誉
7 月 前

卩,应为“音”。清华大学的一位研究员解读为形声字“伋”,非常值得注意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