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文 博士 副研究员

王泽文,男,1970年生,籍贯河北磁县。研究生学历,2002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工作,现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青铜器与周代史。

学习经历:

1988年至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文学学士学位;

1992年至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

学术交流经历:

2006年10月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博物馆(原远东古物博物馆)和东方图书馆访问研究;

2009年1月至4月赴瑞典东方博物馆(原远东古物博物馆)访问研究。

部分已发表成果分类简目(截止2020年11月)

一、青铜器与西周史

周厉王三十七年奔彘说献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9期。

从周代用鼎制度看眉县新出10件四十三年佐鼎,《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

关于眉县新出两组佐鼎的历日问题,收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与学术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文物》2005年第10期。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试说西周金文中用作地名的“斤”,《南方文物》2012年第2期,又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续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浅析海昏侯墓出土的两件先秦青铜礼器,《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试说“海昏”,《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4期,又以《由柞伯鼎试说“海昏”》为题,收入赵明、温乐平主编《畅论海昏: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海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

新见陈介祺旧藏衰鼎跋,《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二、青铜器与春秋史

从献捷礼判定子犯编钟历日的年代,《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关于子犯编钟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3集,2004年10月。

吴王光鉴“既字白期”诸说辨析,《南方文物》2014年第4期。

关于文峰塔M1出土曾侯與钟铭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15年第6期。

晋文公请隧别解,《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

三、青铜器、简帛与战国秦汉史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_前十四章结构时序考辨》,署笔名,《管子学刊》1995年第2期。

谈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篇章结构及其与《战国策》的关系,《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由汉初历法考平谷置县时间,收入《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海昏侯刘贺墓所出十二棱铜尊缶补论,《南方文物》2019年第6期。

四、甲骨学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甲骨学殷商史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3月8日第2版。

对《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补充及相关著录的调查,《古文字研究》第29辑,2012年10月。

五、学术史

李学勤先生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又收入程薇编《接续绝学的历程——李学勤先生访谈录》,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

深切缅怀席泽宗先生,《“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173期,2010年1月。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文物中的古文明》评介,合著,《出土文献》第3辑,2012年12月。

六、文学史及传统文化

关于苏轼悼亡词《江城子》的讨论,冷成金主编《中国苏轼研究》,第十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12月。

遇风尽是同舟客——传统文化在抗疫中给予我们暖意和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0日第07版。

推荐阅读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