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甲骨綴合兩則【多高昂】

《六中》甲骨綴合兩則

多高昂

南京大學文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第一則

A(左):《中大》70>《六中》50=《合補》1710=南大5699

B(右):《中大》247=《六中》51>南大5872+南大JF10

釋文爲:“鼎(貞): (勿)于黃尹告。”字體屬典賓類。

兩個子片舊藏原中央大學史學系,現藏南京大學博物館,實物驗證可以綴合。其中B曾斷爲兩片,王光亞同學予以復原,不過仍較《中大》247、《六中》51少一無字小塊。另,本則綴合後,王光亞同學又對A作了復原:《中大》70=南大5699+JF25。[1]

需要說明的是,《六中》50、51連號,且《六中》摹本分別補出了“于”字、“黃”字,有可能胡厚宣先生已經注意到内容的聯繫。但《六中》之體例,知可綴合者均以綴合形態著錄,例如《六中》195=《中大》5+《中大》249=南大5633+南大5874,《六中》195摹本直接畫成一體,甚至沒有畫出裂隙。這樣看來胡先生大概未能發現《六中》50、51可以綴合。——但若後續發現胡先生確已有說,則本組綴合自當取消。

第二則

A(上):《中大》96正,96反=《六中》207(正),208(反)=南大5725正反

B(下):《中大》178(正)=《六中》222(正)=南大5805正;南大5805反有字,《中大》《六中》失收

釋文爲:“【正】(1)……□……。(2)鼎(貞):亡來。【反】亡□(逸)……。”字體屬典賓類。

兩個子片舊藏原中央大學史學系,現藏南京大學博物館。本則尚未經過實物驗證,綴合照片係以PS拼成。斷茬基本密合,正面文字、反面鑽鑿、灼痕均相吻合。另,楊熠先生看過初稿後指出,本則界劃上下兩部分刻辭均犯兆,值得注意。

2024年12月29日第一則

2025年6月29日第二則

附記:綴合得到程少軒老師、蔣玉斌老師、楊熠先生的鼓勵與指正,謹致謝忱!感謝同門王光亞女士惠賜大作!感謝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綴玉聯珠”甲骨綴合信息庫爲綴合查重提供的便利!

  1. 兩次復原參看王光亞《南京大學藏甲骨復原十三則與内部綴合四則》,待刊稿。

 

推荐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一条评论

  1. 借自己樓:
    劍橋大學圖書館官網(https://cudl.lib.cam.ac.uk)正陸續公布所藏甲骨彩照。其中有些存在真辭而《英藏》失收者,筆者作了粗略梳理,以就教於方家。(以下:金=《金璋》,歐=《歐美亞》,英=《英藏》)
    CUL68正(金有號未摹,歐英未收,首見):(1)庚辰卜,賓:來甲申㞢于大甲五牢。四。(2)三牢。四。[賓三]
    CUL197正(金歐英均未收,首見):(1)一。二。(2)一。二。不再鼄。[典賓]
    CUL204反(金537、英205僅正面,歐17僅反面):大甲劦。[𠂤賓]【此種“劦”字另見合10410反“祖乙劦。”舊或釋“耤”,非是。此字从又(手形)持雙力(農具),又的長指貫穿二力,更加凸顯協力之義。】
    CUL208正(金歐英均未收,首見):……王再鼎(貞):……。[𠂤賓/賓一]
    CUL210正(金360、英505、歐7僅反面,正面首見):(1)……□(憂/占)……□……。(2)三。[典賓]
    CUL249正(金歐英均未收,首見):(1)甲子卜,賓[貞]……。(2)二。一。二告。[□]。三告。[典賓]
    CUL275正(金歐英均未收,首見):癸酉……其祼……。二。[歷一]
    CUL314正(金歐英均未收,首見):……犬?三十。茲[用]。[歷一]
    CUL416正(金355、合40761摹本,英未收):[□□]卜,[□]貞:【甗+龜】翌日。一。[典賓]【本版與合10076很可能是一組成套卜辭的第一和第三版。】
    截至20250704,劍圖甲骨還有170片左右尚未公布彩照,其中可能還有《英藏》失收甲骨,待續。
    感謝蔣玉斌老師、楊熠先生的鼓勵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