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艾兰教授讲座“饕餮纹的发展与意义”简讯
  先秦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8-11-07 15:20:38 阅读

艾兰教授正在讲演(张翀 摄)

学术报告会现场(左起:宋镇豪研究员、艾兰教授、王震中研究员。张翀 摄)

2008年11月5日上午,美国达黙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又译达特茅斯学院)艾兰教授(Sara Allan)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了题为“饕餮纹的发展与意义”的学术报告。她认为商代的饕餮纹反映了当时的宗教观念,并参考David Lewis-Williams与David Pearce在2005年出版的“Inside the Neolithic Mind: Consciousness, Cosmos, and the Realm of the Gods”(大卫·刘易斯-威廉姆斯、大卫·皮尔斯《透视新石器时代的思维:意识、宇宙和神的国度》)一书的看法,提出饕餮纹变化和复合的形象可能是萨满或巫在出神状态中所见的幻觉。她还据二里头遗址最新发现的绿松石嵌制龙形等材料,梳理出饕餮纹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文化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学术报告由宋镇豪研究员主持,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及思想史、明史研究室部分研究人员参加了该场学术报告会。艾兰教授的报告引起在场学者的深厚兴趣,宋镇豪、王震中研究员对她的研究思路给予积极评价,并就萨满和巫的关系、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青铜器上的虎纹及其意义等问题与艾兰教授展开讨论。常玉芝研究员指出对青铜器纹饰的研究应参照甲骨文与考古材料。刘源副研究员则就殷墟文化时期兽面纹繁缛及具象化的特点向艾兰先生请教,艾兰教授认为这与殷墟文化阶段美术表现能力与青铜铸造技术的提高有关。王泽文副研究员提出新石器时代思维是否能解释青铜时代饕餮纹意义的问题。徐义华副研究员谈了中国东北萨满与南方巫在做法、出神过程的不同之处。

刘源 报道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