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郑光发表《花东》书评 | |
先秦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7-11-09 10:18:12 阅读 次 |
|
郑光:《考古与甲骨学的宝贵收获——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华夏考古》2007年第3期。 郑光先生在这篇学术评论中指出,《花东》既是一部优秀的考古发掘报告,又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甲骨学著作,而且研究性质也比一般发掘报告突出。该书公布资料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也高于过去的甲骨著录。这一点不但表现在发表了全部标本的彩照(包括局部放大照片)外,还发表了大量H3甲骨坑发掘、整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彩图和线图,如各层甲骨堆积状况图等等。《花东》彩照、拓片、摹本与释文四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编著者的研究心得,又方便读者进行检验和核对。 文章从几个方面概括了《花东》甲骨资料的珍贵之处。对于这批甲骨主人“子”的身份,郑光先生同意《花东》编著者的意见,认为他是沃甲之后,与时王武丁同属祖乙之后。并认为“子”是商王的重要成员、国家重臣。文章还指出H3出土占卜材料十分高级,总数1583片甲骨中,卜骨仅25片(其中字骨5片),其余全为龟甲,完整龟甲700余片,加上部分完整者达1032件,其在卜甲总数所占比例之大,前所未见。卜甲中背甲最大者34.2厘米,腹甲最大者33.8厘米,其余大多数个体都比今天同属的花龟和乌龟大(据《中国动物志》,现生乌龟长7.3至17厘米,花龟长11.8至24.6厘米),多是远方进献来的,其规格相近或相当于时王所有。由此可见,子身份地位之高,权势之大。“子”的占卜机构的庞大,也是其他非王卜辞所不及的。花东卜辞字体、文例、用词方面有不少特殊之处,其内容记录了子与王朝最高当权者丁、妇好等人的频繁交往,也是甲骨学上绝无仅有的,这些都反映了子身份地位的特殊性。 文章还认为《花东》这批材料的完整性是空前的,形成了一个完全能自洽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单位文字、名物上的一些问题大多可从本系统内得到解决。《花东》材料属武丁早期,历时较短,仅二三十年,又是一特殊之处,有助于精细理解整个晚商史和甲骨学。 文章最后高度评价了《花东》编著者的学术贡献和学风。作者认为,刘一曼先生有着独特的学术背景和学术优势,她从发掘甲骨坑、接触甲骨实物入手整理、研究甲骨材料,是一般甲骨学者难以做到的。刘一曼和曹定云两位先生严谨、朴实的学风、人品造就了《花东》的学术价值。郑光先生提到阅读《花东》中两点感触较深的观点:一是殷王庙号的天干不是死后定的,而是生前之名。这有“子丙”和“丁”(武丁)的证据。二是甲骨分期断代中的字体标准问题,因为花东甲骨文中不少字体同于过去公认的晚期字体。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字体引起。作者因此联系到考古学界应如何正确对待地层学与标型(或类型)学问题,主张地层学更多具有客观实在性,而标型学更多属于认识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要把地层学作为甲骨断代的首要条件,使甲骨学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
|
刘源 摘编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首页|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挂靠机构|学术动态|学术论坛|学术资源|联系我们|管理中心 电话:86-10-85195827/85195842|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请使用IE6.0浏览|建议分辨率800*6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