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学者对《甲骨文献集成》的评价
  先秦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5-05-13 09:27:44 阅读

《甲骨文献集成》与此前的《甲骨文合集》是姊妹篇,两者一个集录研究材料,一个集录研究成果,相为表里,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基本齐备的研究资料,必将促进甲骨学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家文物局局长 张文彬

《中国古文字大系》的第一种《甲骨文献集成》,全部共四十巨册,刚好在世纪交替的当口,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印行。这件事无疑会有较大影响,为学术界所欢迎。

中国古文字学是在二十世纪中从形成走向繁荣的。特别是近二十余年,古文字学于遭遇“文革”浩劫后复苏,从冷落的绝学一跃成为煊赫的显学,堪称是国内发展最迅速、成就最彰著的学科之一,已为世所共睹。百年之间,学科有关文献汗牛充栋,当前尤在不断增多,即使是资深专家也难于遍览。许多专著久成绝版珍籍,论文更散见无数报刊,非任何藏家所能具备。利用现代的出版条件及手段,将长期积累的大量材料集中起来,自然极有价值。其中不少文献,过去是一般读者无法接触的,而如今大家都能见到,确是功德无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 清华大学教授 李学勤

对于收集资料的困难,我深有体会。即使身处北京大学这样资料在全国相对较为齐全的单位,就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依然感到搜集资料十分困难。到社科院的历史所、考古所去找寻,也常常搜寻不到。《甲骨文献集成》的出版,将大大解决研究者寻觅资料的困难。对于外地、中小城市的学者来说,意义就更为重大。此书的贡献,实在难以评述。清人曾编《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其于学术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以为《甲骨文献集成》的意义,与《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相当。——北京大学教授 高明

在出版业十分不规范的今天,经常看到外表华丽、内容空洞的大部头书籍充斥书市,这些书籍,除了成为少数人装潢门面、附庸风雅的材料,一无是处。而《甲骨文献集成》则完全不同,它以严谨扎实的作风,集录了众多的学术文献,是一部严肃实用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王世民

中国有二十四史,集中国古史的大成,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此书广录甲骨学著作,集甲骨学的大成,也对中国古文化的探访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杨升南

《甲骨文献集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类似的汇总资料的书籍,也曾有人编辑过,如李孝定编纂的《甲骨文字集释》,但那只是对文字考释著作的收集,还不能提供完整的研究资料,真正用于研究,则还有欠缺。《甲骨文献集成》,其收罗宏富,资料详备,尊重了学术资料的完整性,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贵民

《甲骨文献集成》是宏伟的工程,不仅对甲骨文,对于其他的学科,不管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是极有意义的。对于我们搞考古的,也有莫大益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郑光

这是最近几年我所见到的最壮观的书,看到这些书摆在这里,我十分激动,觉得它们像学术的长城。书中共收录甲骨学著作两千多种,可算是集大成,从内容上说,也当称为长城。20年前,《甲骨文合集》出版,后来《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出版,这些都耗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著作,为甲骨学商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前人论述方面,则尚有缺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是学术研究前进的基础。《甲骨文献集成》出版,则甲骨学资料建设的完备性,又前进了一大步,必会使甲骨学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齐文心

《中国古文字大系·甲骨文献集成》这个出版事业规模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大,在中国悠远的历史上增添新的一页。——日本古文字学家 成家澈郎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16日第8版)

编辑:刘源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