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关于“虎食人卣”的定名 | |
马季凡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5-05-13 09:18:09 阅读 次 |
|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2月28日第7版 ![]() “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一件盛酒器,是做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它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县,现藏于日本国泉屋博古馆。中国学者的著作中将其定名为“虎食人卣”,而日本学者则称之为“乳虎卣”。这说明中日两国学者对该器物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2000年11月8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虎食人卣”辩》的文章,作者赞同日本学者对该器物的定名,认为从器物形状来看,“人与虎的关系和谐”,“表现出‘天人合一’、‘人物共处’的意识”,并用《左传》中关于“虎乳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后来的记载,证明“‘乳虎卣’或‘虎乳人卣’的定名既符合人们对该器物外型的正确观察,也更接近作器者赋予该器物(的)思想内容”,并把这一认识看作是“日本学者在研究中国时其着眼点往往与中国学者不同”。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似嫌证据不足。人们对器物外形的观察、感受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异。但究竟哪个定名“更接近作器者赋予该器物(的)思想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 一、从器物图像看人与虎的关系是人被虎食 从该器物的造型上看,此器通体作虎踞座形,虎的两爪抓住一人置于大口獠牙之下作噬食状,虎瞪目张口,气势汹汹,人惶惶然圆睁双眼,惊恐侧首盼救,表现出了虎的威猛和凶残,人的恐惧和软弱,怎么也看不出虎与人关系和谐。再说,母亲哺乳婴儿时,婴儿一般都是闭目吸吮,表现出很安逸的样子,而不是睁大眼睛非常惊恐的样子。 有关虎咬人的图案,在商周时的青铜器和其他器物上多有发现。例如: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商代大刀,刀背上铸的图案是,虎张开大口,将一人头部咬住,此人张大嘴举手护颈作被虎食的惊恐状。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面刻有两只虎张着大口扑向一人头的图像纹饰。钺是兵器,用以斩杀,但它更具有权杖的性质,象征权力。 河南安阳吴家柏树园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其鼎耳上有双虎食一人头形的纹饰,与上述青铜钺的纹饰题材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安徽阜阳出土的龙虎尊。尊的肩上有一躯干向两侧展开的两只虎,两只虎口咬住一人的头,此人双手上举,双足下蹬,作欲推开两虎从虎口中挣脱出头状。 山西浑源李裕村出土的鸟兽龙纹壶腹部,刻有虎正咬住一裸体人的腰部的浮雕。 载于《支那古玉图录》中的虎食人头纹玉刀上,刻有猛虎正欲食一人头的纹饰。 从以上所举的商周器物上有关虎的纹饰和雕像材料看,虎的形状都是非常凶猛的,表现出的是食人的本性,与“虎食人卣”造型寓意相一致。 二、从甲骨文材料看商人视虎为害虫 1、商人对虎一直怀有恐惧感,认为虎是害虫,虎的出现会对人、畜造成灾难。甲骨文中有占卜虎对人们是否会造成灾祸的卜辞。如: (1)丁巳卜,贞虎其有祸。《合集》16496 (2)贞虎亡其祸。《合集》16523 这是卜问虎是否会对人造成灾祸,卜辞表明虎不仅对人有危害,对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即使是善于奔驰的马,也常成为虎口中之食。卜辞中就有占卜马是否受到虎的伤害的卜问。如: (3)贞我马有虎,佳祸。 贞我马有虎,不佳祸。《合集》11018正 这组卜辞是占卜我的马遇到虎会不会受到伤害。 2、商人为了生存要射杀老虎。从武丁到帝辛时期的甲骨卜辞中,都有猎获老虎的记录。如:《合集》10197这是武丁时卜辞,记录商王在一次狩猎中捕获了两只母虎和两只公虎(杨升南《商代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到帝乙帝辛时期,也有获虎的记录: (4)已亥卜,贞王于田□麓,往来亡灾。 获麋四、虎三、□二《合集》37463 (5)壬子卜,贞田牢。往来亡灾。王占曰:吉。兹御,获兕一虎一狐十。 戊午卜,贞王田□,往来亡灾。王占曰:吉。兹御,获兕十虎一狐一。《合补》2770(《合集》37363+《前》2.39.4+《明后》2760)商人捕虎有一定的方法(手段)。如: (6)王其焚□廼麓,王于东立(位),虎出,擒。大吉。《合集》28799 这条刻辞记录了:商王在一次狩猎活动中,在其山脚下采用焚烧草木的方法,亲自守于山的东边,待老虎被驱赶出,将其擒获。“焚”是田猎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焚烧山林,使动物无处藏身。 使用一定的手段捕获到老虎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当商人捕获到大老虎后,不但要寝其皮,食其肉,还要把捕获猛虎之事记录下来,并刻在虎骨上,作为纪念。如下条刻辞: (7)辛酉王田于鸡麓,获大□虎。在十月。 佳王三祀,劦日。《合集》37848(《怀特》1915)这是刻于虎的上膊骨上的刻辞(许进雄《怀特氏等收藏》1915片释文),记录了商王三年十月辛酉日,在鸡麓打猎,获得一只大老虎,并在该虎的上膊骨上记录此事。此刻辞显然是在炫耀这次狩猎的成绩。 正因如此,商人做梦都会梦到与虎有关之事。 (8)……梦大虎隹……《合集》17456 (9)□丑卜,贞王梦有□大虎隹…… 《合集》17392正 上述甲骨文材料,反映出商代的人虎对立的思想,表明了商人为了生存而猎杀虎的缘由。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商周青铜器和其他器物上有关虎纹的分析,并以甲骨文材料为依据,证明了商周时期人虎是对立的,由此可以推测出该器物形状所表现的是虎食人的思想。卣作为一件礼器,它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人以虎作为该器物表面的纹饰,是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因此,我们认为“虎食人卣”的定名,才能真正反映出商代社会人们的思想。 |
|
编辑:刘源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