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先秦史研究室简介 | |
先秦史研究室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5-01-21 01:18:18 阅读 次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是历史所暨院“九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研究室之一。 本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组,成立于1954年,组长尹达,副组长胡厚宣,学术秘书田昌五。1978年改组为先秦史研究室,先后由胡厚宣、李学勤、周自强、杨升南任主任,罗琨任副主任,学术秘书应永琛。现任主任是宋镇豪,副主任王震中,学术秘书刘源。甲骨文与商史研究中心、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依托本室。 本室研究人员最多时达28人以上。现有研究人员10人,包括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助研3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3人,有1人享受政府颁发特殊津贴并被授予社科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本室团队阵容强大,长期有传统的群体协作精神,且各自拥有专业研究范围,研究门类齐整,形成相当的规模与特色。 本室研究范围宽、时代跨度大,涵括史前与夏商西周春秋各断代史及专题史。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是本室最大优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学科之一。原始社会史及顾颉刚遗著整理也为本室的工作重点。本室是大陆最早利用电脑进行学术数据检索及处理甲骨文资料来源工作点,已建立“甲骨文电脑资料库”、“甲骨文著录及来源表电脑资料库”、“世界甲骨学论著目电脑资料库”、“甲骨文字库”,另外“甲骨文商代史专题资料电脑数据库”等正在建设中。还有不定期刊物《甲骨文与殷商史》(共出三辑)与《夏商周文明研究》(已出至六辑)等。 本室组建以来,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论文近千篇,在海内外学术界有较好影响。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十三册巨帙,被誉为“建国以来文化上的最大一项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古籍整理奖、国家级古籍整理图书特别奖、第一届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历史学特别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四项大奖。王宇信等著《甲骨学一百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郭沫若学术基金奖等五项大奖。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及《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刘起釪著《尚书学史》、李学勤、齐文心、英国艾兰编著《英国所藏甲骨集》、李学勤著《周易经传溯源》、宋镇豪著《夏商社会生活史》等,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及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著《甲骨文合集补编》七册大帙、常玉芝著《殷商历法研究》、宋镇豪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顾潮著《顾颉刚年谱》获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宇信、杨升南合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杨升南等编辑《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顾潮著《顾颉刚评传》获国家图书奖。王震中著《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及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本室还编次了大型甲骨文献资料文库《甲骨文献集成》(40大帙),汇总甲骨文发现百年来中外探究成果,结集存真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迄至1999年一个世纪中公布发表的包括中国大陆、港台以及日、美、加拿大、英、法、德、瑞典、瑞士、俄、澳、韩等国家或地区数千位学者的各种语种的甲骨学殷商史研究论著计2400余种。海内外先后有20余家报刊发表评述;在2002年度中国文物报社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中荣选为十种全国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之一。 依托于本室的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已先后发起筹备组织召开了十多次大中型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先秦史学会也发起组织过数十届全国性学术会议,对史前及夏商周研究领域及甲骨学研究的发展起了主导性、全局性的深化和推动作用。 目前本室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A类项目《商代史》的撰述,不久将呈献给学界一部全方位整体性研究的十卷本断代史著,在填补历史学领域空白的同时,促进先秦史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首页|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挂靠机构|学术动态|学术论坛|学术资源|联系我们|管理中心 电话:86-10-85195827/85195842|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请使用IE6.0浏览|建议分辨率800*6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