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
[2004会议论文]洹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商代遗存的认识 | ||||||||||||||||||||||||||||
岳洪彬 何毓灵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2005-02-18 16:19:47 阅读 次 |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在对洹河流域调查时发现了洹北花园庄遗址[1]。之后,安阳队及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做过多次工作,规模较大的发掘有三次:一是1980年三家庄东地发掘[2];二是1997年洹北花园庄西地发掘[3];三是1998-1999年洹北花园庄东地发掘[4]。学者们在分析三家庄东地资料时,提出了“三家庄阶段”,时代早于殷墟一期文化[5];也有学者将之纳入殷墟文化一期,但认为是殷墟文化一期的早期阶段[6]。1997年发掘资料较以前丰富,学者据此提出这批材料早于殷墟文化一期,并将其分为早、晚两个阶段[7]。 1998-1999年度,为配合殷墟发掘七十周年讨论会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在洹北花园庄东地发掘,得到了一组重要的地层关系和一批更为丰富的实物资料。我们据此谈谈对这批材料的认识。 一 根据1998-1999年度所获地层依据(见表一),夯土基址(F1、F2,F1晚于F2)上、下各有一组遗迹,上组为叠压或打破基址的文化层和遗迹(以H16、H18和第④层为代表),下组为被基址打破或叠压(以H24、J4、H17和H25为代表)以及与基址大致同时的遗迹(以J2为代表)。上、下组遗迹单位所出之遗物,有较大变化。 依据层位关系和遗物特征,可将这批商代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即“洹北花园庄早期”和“洹北花园庄晚期”。以下组遗迹所出遗物为代表的遗存为早期,上组遗迹所出遗物为代表的遗存为晚期。由于打破F1垫土层的J2(估计与F1同时)为早期(或早期偏晚阶段),故夯土基址应为早期遗存。如果将洹北花园庄早期再细分为早、晚两段的话,夯土基址应属于早期晚段,但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在此不再进一步细分。 洹北花园庄东地出土器物以鬲、盆、豆、罐、甑和大口尊最为常见,早、晚期特征也非常明显(图一)。 鬲主要有两大类:高体鬲早期瘦高,实足尖较高,晚期仍以长方体为主,有的略近正方体;矮体鬲早期较多见,饰线形细绳纹,附加细圜络纹,非常精致,晚期数量减少,绳纹变粗,圜络纹也不如早期规整。 盆有两类:深腹盆早期腹壁较直,底径较大,晚期腹壁斜收较甚,底径较小;浅腹盆早期多见,腹深,晚期少见,腹变浅。 甑的演变规律与深腹平底盆相似,也是腹部由直到斜内收,底径由大到小,唯不同的是甑口部变化较大,早期均为盘口,晚期除盘状口外,大量出现厚方唇,沿面较平,内外缘均出一突棱,呈槽状以承盖,此为晚期甑独有之特征。 豆种类较多,早期深盘假腹豆常见,晚期出现较多的夹细砂红褐陶浅盘假腹豆;总的来说,早期豆盘深,柄细高,晚期种类少,盘浅柄矮。 汲水罐早期数量多于晚期,早期胎薄,火候高,晚期胎厚,火候低,颈腹分界不如早期明显,近似殷墟一期的“人头罐”。 另外,遗址所出骨笄和卜骨、卜甲的钻凿方式也有明显的早晚变化。早期骨笄呈细长锥状,笄头不加雕刻装饰,晚期笄头常呈亚腰形,有的为凤首形。卜骨早期多只钻、灼,不见凿,更不见切去臼角者,晚期出现同一片卜骨上有的钻、灼、凿兼施,偶见切去臼角者;卜甲均钻、灼、凿兼施,但钻、凿排列不同,早期卜甲在千里路两侧兆枝不对称,而晚期则对称分布。 上述器物特征的早晚演变,也得到上述地层关系的证明,并与1997年在洹北花园庄西地的发掘资料相合,证明该发掘区的商代遗存分为两大期是可信的。 二 从常见器类的形制变化,再结合器物的共存关系来看,洹北花园庄期(我们把洹北花园庄早、晚期统称为“洹北花园庄期”,是相对于殷墟期而言的)与殷墟一期遗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尤其洹北花园庄晚期表现最为明显(图二)。 首先,器物组合与殷墟一期大致相同,如鬲、盆、豆、罐、簋、汲水罐和甑等,均为两者常见的器类;其次,洹北花园庄晚期的常见器物的器形也与殷墟一期同类器接近,如长方体厚胎大型鬲(T1④:79)、肥袋足小鬲(T1④:7)、宽折沿深腹平底盆(H26:1)、宽平沿矮粗柄豆(T4③:8)和厚方唇三扇形孔的深腹平底甑(T2 ④:12)等,都近似于殷墟一期的同类器。有些器物,如属洹北花园庄晚期的H18的折沿平底盆(H18:25),以及T2和T4③层出土的矮柄豆,均与殷墟一期的同类器几无二致,都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洹北花园庄遗址的商代遗存以高实足尖长体鬲、深腹平底盆、浅腹圜底盆、假腹豆、各类罐、高直领圈足折肩尊和大口尊为典型器类,而殷墟一期以鬲、簋、粗矮柄豆、带盖圆肩罍等为基本组合。其中,洹北花园庄时期常见的薄胎沿面和颈部饰凹弦纹的高体鬲、浅腹圜腹盆、假腹豆和大口尊不见或少见于殷墟一期,而殷墟一期常见的口沿断面呈“T”字形的簋、圆肩罍(常带器盖)等不见于洹北花园庄期。洹北花园庄期为数不少的陶鼎,也不见或罕见于殷墟一期。此外,洹北花园庄期大量出土的卜骨和卜甲的钻凿方式也与殷墟一期有较大的区别。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在三家庄发掘时,曾发现殷墟一期灰坑直接打破相当于洹北花园庄晚期的墓葬。由此层位关系可以断定,洹北花园庄期早于殷墟一期。但从两者器类和器形存在较多的相似性来看,两者之间应前后相接,无明显缺环。 三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洹北花园庄早期与二里冈上层二期的关系。 二里冈时期的遗址发现较多,分布范围也极为广阔,但目前做工作较多、陶器分期较为成熟的还应数郑州商城遗址。以陶器为代表的文化内涵主要分为两大期:即二里冈上、下层[8],后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小期,即二里冈下层一、二期和二里冈上层一、二期[9],郑州白家庄期[10]和小双桥[11]的主要商代遗存都相当于二里冈上层二期。这是我们分析洹北花园庄早期与二里冈上层二期年代关系的最佳材料。 从陶器来看(图三),以郑州商城白家庄遗址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冈上层二期的鬲整体细高,袋足较瘦,裆高,素面实足尖细高而外撇,而花园庄期陶鬲虽亦是宽折沿为主,但整体较矮,袋足较肥,裆低,实足尖矮小且直或内拢;盆多为宽卷沿深腹圜底(或圜底内凹),少数平折沿圜底盆,而花园庄期盆类丰富,绝大多数为方唇折沿,深腹,平底,少数浅腹圜底;大口尊上腹部饰窗棂纹,肩部明显,而花园庄期大口尊上未见窗棂纹,多无肩;花园庄期汲水罐呈“人头”状,又称“人头罐”,口部没有像小双桥汲水罐口沿上的捏窝,颈腹分界也不如前者那么明显,而且洹北花园庄期的汲水罐底部完全为圜底,没有内凹现象;花园庄期假腹豆盘浅壁直,圈足粗矮,小双桥所出豆盘相对较深,豆盘腹壁斜直,圈足较高,多有凸弦纹装饰;花园庄期常见菌状钮肥款足分裆陶斝,与小双桥所出之细高实足尖外撇的敛口斝明显不同;花园庄期陶爵瘦小,小双桥陶爵虽也不多,但形态较肥大,爵杯部多呈筒状,口沿部起榫;花园庄期不见小双桥常见的陶缸。 另外,二里冈上层二期时铜戈细长,援尾和内部同宽,花园庄期铜戈援部相对短宽,内部较窄;花园庄期始出现凤首骨簪,二里冈上层二期则不见;二里冈上层二期常见的长方形穿孔石刀(有学者认为是岳石文化因素)在花园庄期也不多见(目前仅见一件)。 综上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差别还是较大的,这种差别不完全是地域因素造成的,时间因素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可能还存在着相当一段时间缺环。 当然,这种认识只是依据目前所见资料得出的初步看法。在洹北花园庄早期(偏早阶段)遗存中,也发现极少部分遗物特征与二里冈上层二期的同类器较为接近,如敛口斝、假腹豆、三椭圆孔或中部加圆穿的甑底残片、卷沿鬲等,均有二里冈上层二期器物之遗风,洹北花园庄出土的方孔石器也是郑州小双桥常见的遗存,但这些特征显早的器物毕竟是少数,且残破较甚,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较为单纯的此类单位。也许将来在洹北商城范围内能找到相当于此时期的地层依据,从文化序列上与二里冈上层二期连接起来。 四 关于洹北花园庄东地早、晚期的年代。 依据上述分析,洹北花园庄晚期早于殷墟一期,而与殷墟一期前后相接无缺。那么,又依以前的殷墟文化分期和甲骨分期结果,殷墟一期相当于武丁早期(这已由1991年花园庄东地H3出土的甲骨卜辞和共存陶器所证实)。因此,我们推测,洹北花园庄晚期则应大致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阶段。 洹北花园庄早期与晚期之间紧密相接,亦没有明显的缺环。若洹北花园庄晚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推论不误的话,那么早期则应早于盘庚。至于能早到何时,具体跨年能涵盖多少个王世,还有待新资料对其做进一步探讨。 关于洹北商城的年代和性质。 洹北商城于1999年秋季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其年代和性质极为关注。在此前后,对洹北花园庄遗址或洹北商城的年代和性质也已有多篇文章发表,但意见分歧较大。有人认为洹北花园庄遗址可能是盘庚所迁之殷[12];有人认为可能是“河亶甲居相”之所[13];也有人认为既不排除盘庚迁殷的可能,也不可忽视“河亶甲居相”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是“先后相续”地发生过。[14] 洹北花园庄东地发掘点恰好位于洹北商城西北部,这一层位关系清楚、包含物丰富的商代遗存的发掘和整理,建立了洹北花园庄遗址及其附近地区商文化的时间标尺,对认识洹北商城的年代和性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目前,在洹北商城的城墙上已做了7条解剖沟。[15]从西墙中段(2000HBSC.WWT1)和北墙中段(2000HBSC.NWT1)基槽夯土中出土的遗物看,有不少属于洹北花园庄晚期遗存,如WWT1JA:9豆与99年洹北花园庄东地第③层的一件夹砂褐陶豆相似,西槽夯土中出土的卜骨(WWT1JA:11)切去臼角,且有凿无钻,有灼痕,都是晚期的特征。由此可证,洹北商城的城墙应是在洹北花园庄晚期始建的。另外,在发掘洹北商城宫殿区1号基址时也发现了其使用时期的数件陶器,如T0410⑥:1、2两件盆和T0512⑥:2、1两件高领罐等[16],都是洹北花园庄晚期遗存,一号宫殿使用时期的下限亦应为洹北花园庄晚期。由此判断,洹北商城的年代下限为洹北花园庄晚期应无大问题。至于其始建年代,目前还不能判定。 但从我们对洹北商城内目前所知的资料分析来看,还基本都在洹北花园庄早、晚期的年代框架之内。从断代工程所测的碳十四年代结果[17]分析,洹北花园庄遗址的总跨年不会太大,大约在一百年左右。除去相当于洹北花园庄晚期的盘庚、小辛、小乙的在位年数,洹北花园庄早期的年代上限应不会太早,从盘庚上溯至河亶甲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并非洹北花园庄早期所能涵盖,也就是说,洹北花园庄早期不太可能是相当于河亶甲居相时期的遗存。因此,我们认为,洹北商城是“河亶甲居相”之所的观点值得商榷(以后也不排除会在洹北商城范围内发现相当于河亶甲时期的遗物和部分单位,但那时是否已建城为都,尚需讨论)。而洹北花园庄晚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和小乙时期,此时420万平方米的城址和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亦存在,因此,我们赞成洹北商城为盘庚所迁之殷说。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洹河流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三家庄东的发掘》,《考古》1983年第2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花园庄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10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8年-1999年安阳洹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5集,2004年。 [5]同注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第32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7]同注3。 [8]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冈》,科学出版社,1959年。 [9] 安金槐:《关于郑州商代二里冈期陶器分期问题的再探讨》,《华夏考古》1988年第4期。 [10]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1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95年郑州小双桥遗存的发掘》,《华夏考古》1996年第3期;以及《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 [12]唐际根、徐广德:《洹北花园庄遗址与盘庚迁殷问题》,《中国文物报》1999年4月14日;杨锡璋、徐广德、高炜:《盘庚迁殷地点蠡测》,《中原文物》2000年第1期。 [13]文雨:《洹北花园庄遗址与河亶甲居相》,《中国文物报》,1998年11月25日。 [14]唐际根、刘忠伏:《安阳殷墟保护区外缘发现大型商代城址》,《中国文物报》2000年2月20日。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察与试掘》,《考古》2003年第5期。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1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5期。 [17]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
||||||||||||||||||||||||||||
责任编辑:刘源 | ||||||||||||||||||||||||||||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