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
  李学勤 
 清华大学
2005-08-12 19:14:01 阅读

原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说明:李先生看到了《花东》480、363,《殷契粹编》1000,1965年陕西长安大原村始尊铭(《集成》6000)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所发明,对于研究花东卜辞者有启发作用。故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摘 要]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 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的礼仪,与约有康丁时的《殷契萃编》的一片卜辞,以及商末青铜器始尊的铭 文,彼此基本相同。这个例子证明当时已存在比较成熟固定的礼制,即孔子说的“殷礼”,中国的传统礼制并非到周代才 开始形成。

[关键词] 花园村东地甲骨;殷礼;甲骨学

《集成》6000

1999年,我应《历史研究》编辑部之约,写了一篇叫做《甲骨学的七个课题》的小文,以纪念殷墟甲骨发现一百周年。[1]文中特别提到,2l世纪的甲骨学应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阶段,而对于甲骨卜辞所体现的礼制,即“殷礼”的研究,有突出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其实我十几年前就涉及过。1987年,在为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作的序里,我曾说“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为大家所忽略了,就是甲骨卜辞所反映礼制的研究。殷墟甲骨是商朝占卜的遗物,卜辞内涵无一不与古代礼制有关。在甲骨发现的早期,有些学者曾试探由之探讨‘殷礼’,后来从事这种研究的人逐渐减少,对于卜辞中体现的当时制度,每每脱离礼制,甚至凭想象去解释。……孔子曾经说过,商周礼制是相因袭的,由商到周只是损益的关系。因此,可以从文献和其他材料中的周代札制,上推商代礼制,这对研究卜辞,认识商代的历史文化,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妨说,礼制的探索在一定意义上是甲骨研究的一把钥匙。”[2]

由礼制的角度研究甲骨,有一个作为前提的观念,就是商代存在成系统的礼制。有些学者不赞成过一点,认为中国传统的礼制到周朝才开始形成,殷商时并没有比较成熟稳定的礼制。对于这种看法,当然需要做许多工作去解释说服。这里,只从新发表的甲骨中间,拈取一个很小的例子,证明商代确实存在着相当细密的礼制,“殷礼”的研究大有可为。

这个例子,是最近翻阅新出版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时偶然遇到的。大家知道,花园庄东地H3甲骨是在1991年10月出土的,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的精心整理研究,全部材料业已公布。[3]这坑甲骨系武丁时的非王卜辞,占卜的主体“子”是当时的重要朝臣。其所以称“子”,和文献所见商末的‘微子”、“箕子”,周代的“单子”、“刘子”等是样的。[4]

在《花东》480这版龟甲上,有这样一条卜辞:

丙寅卜,丁卯子□,爯黹一、九,在,来狩自斝。

先把几个需要解说的字讨论一下。

“子”下面那个字,从“衣”,中间有几点。同样的字形见《甲骨文合集》24303出组卜辞,后者该字是地名,很容易看出是“”字的省写”。[5]”即“劳”字,见《金文编》。龟甲这个字,也应读为“劳”。[6]

“□”旧多释“丁”,我已有文说明当读为“辟”,这里不再重复。[7]

”是象形字,上端有三角形尖,下部为长方条形,当释作“圭”。古文字玉器多有象形专字,如上面说的“口”,本为圆形,象玉壁,只是在甲骨上契刻改方了。

”也是玉器名,即“珥”。

”宇左半从两“阜”相连,这里是地名。过去《邺中片羽》初集曾著录一件长刀,有此字铭文,[8]应系殷墟所出,所以这个地名很可能就在殷墟一带。

现在根据上述释读,重写《花东》480这条卜辞:

丙寅卜,丁卯子劳辟,爯黹圭一、珥九,在,来狩自斝。

《花东》363有一辞与上辞直接联系:[9]

丁卯卜,子劳[辟,爯黹]圭,在,狩[自]斝。

两辞所卜问的,是作为占卜主体的“子”,即一位朝臣贵族,怎样“劳辟”的事项。“辟”意为君,指商王武丁,他从在斝狩猎归来,旅行疲顿,所以这位“子”迎接慰劳。卜问的具体内容,是见王时的礼献。“爯”的意思是举,“黹”本文是绣文,“黹圭”大约是一种有纹饰的玉圭。丙寅日是卜第二天劳王,要进献—件玉圭、九件玉珥。到丁卯日再卜,是问能否只献—件玉圭。—件玉圭、九件玉珥,这在“殷礼”中肯定有特殊意义,请看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殷契萃编》1000胛骨上的这一卜辞:

,戈一、(珥)九,又……□□

“戈”指玉戈,而当时的玉戈与圭璋是有密切关系的,[10]因此,“戈一,珥九”正相当《花东》卜辞的“黹圭一、珥九”。

1965年陕西长安大原村发现商青铜器始尊,拓本见《殷周金文集成》6000,但有些字不很清楚。我曾根据目验,试释并并予讨论。[11]其铭文开头是:

乙卯,子见,在太室,自□一、(珥)琅九,ㄓ百牢。

“子”也是殷商朝臣贵族。“白□一”可能即文献屡见的白圭。“琅”即琅玕,似珠的玉,与《说文通训定声》:“珥,珠在耳也。耳珰重珠者曰珥,按玉之似珠圆者”完全相舍。

《萃编》1000卜骨和始尊两者,与《花东》龟甲的年代,相隔甚远。《萃编》1000属于我们所说的无名组的王卜辞,而且是该组偏晚的,估计在康丁前后。始尊由形制纹饰看,年代更迟,应该是在商末。可是它们反映出的礼制,却和武丁时的《花东》两辞几乎全同。这个例子充分表明,“殷礼”前后固然必有不少演变,但在很多方面是一贯的,具有明显的制度性。我们只要从礼制角度细心探究,一定会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



[1]李学勤:《甲骨学的七个课题》,《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2]李学勤:《拥篲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李学勤:《花园庄东地卜辞的"子"》,《河南博物院落成暨河南博物馆建馆70周年纪念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5]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

[6]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

[7]李学勤:《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所谓"丁"的一点看法》,《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5期。

[8]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中华书局,1981年。

[9]常耀华:《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打印稿。

[10]李学勤:《说祼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李学勤:《沣西发现的乙卯尊及其意义》,《文物》1986年第7期。

本站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