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蔡哲茂研究员来我所做学术报告《武丁王位继承之谜》
  刘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08-10-07 23:41:17 阅读

 

图一、蔡哲茂教授正在演讲

图二、演讲现场(右起:王震中研究员、蔡哲茂研究员、宋镇豪研究员)

2008年9月17日上午,著名甲骨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蔡哲茂研究员在历史所进行学术演讲,题为《武丁王位继承之谜──从殷卜辞的特殊现象来做探讨》。演讲由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研究员主持,王震中研究员及其他从事甲骨学、先秦史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学术活动并与蔡哲茂研究员讨论了有关学术问题。以下简要介绍蔡哲茂研究员的学术经历及此次学术演讲会的情况。

蔡哲茂研究员,现年58岁,在学生阶段,曾先后在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史,师从台湾著名甲骨学家金祥恒教授、日本著名甲骨学、先秦史专家松丸道雄教授,完成《殷礼丛考》、《中山国史初探》、《论卜辞所见商代宗法》等学位论文,获得东京大学东洋史学博士学位。在30多年的治学生涯中,蔡先生以甲骨缀合为主要工作,拼合600组左右,先后出版《甲骨缀合集》、《甲骨缀合续集》,并对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学者缀合甲骨的成绩做了全盘统计,堪称成绩卓著,他也成为继曾毅公、严一萍后,又一位以甲骨缀合闻名的学者,曾被美国甲骨学家吉德炜称为“不倦的蔡哲茂”。在甲骨文字考释与殷商史研究方面,蔡先生也提出了不少令学界重视的看法,如认为卜辞中从戌从丁、从戌从口俱应释“咸”,亦指成汤,又如提出卜辞中“伊氏”可读为“伊舅氏”等等。在翻译日本学者著作方面,蔡先生也贡献良多,他与温天河合译的白川静先生的《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等书,使中国读者可直接了解白川静这位学术大师的主要学术观点。蔡哲茂先生长期在台湾政治大学和辅仁大学兼职教学,为台湾的甲骨学界培养了高水平的青年学者,其中林宏明、魏慈德等人成果突出,已为学界熟知。蔡先生还热情提携大陆的青年学者,对大陆近年来甲骨缀合研究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说到此次演讲,蔡先生怎么会想出这个题目呢。原来,他近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继续缀合史语所收藏的殷墟YH127坑甲骨,经助理协助,拼合了不少龟背甲,在研究其上契刻的卜辞时,蔡先生翻检了大量相关材料,注意到《合集》1823(即《丙》607)这版第一期背甲卜辞中“羌甲”(即《殷本纪》沃甲)、羌甲子“南庚”和“父壬”共版的现象,这引起了他的思考:甲骨学家熟知羌甲在商王室先王系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与南庚、父壬同时被卜问是否害王,是否说明父壬是他与南庚的后代呢?时王武丁为何同时卜问这三位王室祖先是否降祸?他们与武丁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父壬与第一期卜辞中的“伯”、“”又有无关系呢?这一系列问题使蔡先生对《殷本纪》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甚少的武丁继位情况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熟悉甲骨材料、前人研究成果和目前的学术动态,他很快将一批相关卜辞材料梳理清楚,依据其中的特殊现象,并参考春秋时代的吴国公子光弑王僚而夺王位的信史,大胆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看法:自武丁上溯四世(不计武丁之世)为商王祖乙,祖乙传子祖辛,祖辛传弟羌甲,羌甲传祖辛子祖丁,祖丁传羌甲子南庚,此后祖丁的四子甲(即《殷本纪》阳甲,学者也释之为“虎甲”或“象甲”)、般庚、小辛、小乙依次继位,小乙死后,甲之子有优先继位权力,一如羌甲传位于祖丁,但在羌甲、南庚一系的后代伯的支持下,小乙之子武丁在王位继承权的纷争中胜出,这个伯父壬,他因支持武丁继位而在死后受到隆重的礼遇,故与其父、祖南庚和羌甲相提并论,其所自出的商王羌甲也享受到“大示”的厚祀。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大胆假设。蔡哲茂先生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说,他最喜欢的是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对于那些缺乏传世文献佐证、深深隐藏于甲骨卜辞蛛丝马迹之中的历史之谜很感兴趣。在无法施展“二重证据法”之时,通过梳理分析地下材料,合理地展开历史的想象。这种方法虽然不太适用于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要体现出良好的学术训练及严密可靠的论证过程),但对于职业学者而言倒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蔡先生如是说,并不代表他不重视文献或随意解释材料,如他认为“伊氏”是“伊尹舅氏”,就是在全面占有甲骨材料并参考文献后才提出的,故至今对此说还充满自信。他对武丁继位之谜的解释,当然也有不少重要的证据。

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第一期的王卜辞中,同时提及甲、般庚、小辛时,一般称父甲、父庚、父辛,或合称“三父”、“三介父”,延及第二期(祖庚、祖甲)的王卜辞,“三父”又升格为“三祖”。但一期卜辞中,有时仅将同版的般庚、小辛称作父庚、父辛,唯独不称该版的甲为父甲,径直刻为“甲”二字,如《合集》903、6647。这一现象,白川静、金祥恒先生都曾注意,严一萍先生曾引先儒“盘庚不序阳甲之庙而上继先君”的说法推测武丁因阳甲无庙而称之为象甲。蔡先生分析了相关卜辞,认为上述仅甲不称父的现象与阳甲是否有庙无关,严先生的说法可商。他推测这应是阳甲之子与武丁争位而导致的武丁时代贞人对阳甲不敬的现象。

他又指出,甲骨材料反映的另一个现象是,常见同时卜问羌甲、南庚两位旁系先王,有时还加上“父壬”;而且在一期、二期和历组(原第四期)卜辞中都可以看到羌甲备受重视,跻身于大示之列,并享受厚祀,如著名的《合集》22911(《粹》250)一版中,羌甲与祖辛、祖丁、小乙、武丁合称“五示”。有的学者据此认为羌甲也是直系先王,《殷本纪》可能有误。但蔡先生考察了一、二期卜辞中“自大乙”起合祭的“九示”、“五示”及祖甲时代的周祭(肜祭)卜辞,未见列入羌甲,证明羌甲被排除在直系之外。既然如此,羌甲祀典隆重说明什么呢?蔡先生认为这很可能与羌甲、南庚之后支持了武丁继位有关。这一股势力或即武丁时代常见的“伯”(或单称“”)所在的王族,故这位大人物死后得到与羌甲、南庚相提并论的待遇。

目前,“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主人“子”的身份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花东甲骨的发掘者认为子是羌甲、南庚之后。但蔡先生分析《花东》290片“壬辰卜,子(祼?)”一则材料,指出子不称为父、兄,可证他地位甚高,但非之子孙,即不是羌甲的后代。子也可能是阳甲的后代。

在论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蔡哲茂先生进一步总结说,商代王位继承以传子为主,传弟为辅,但武丁是以弟之子即王位的第一人,殷墟卜辞所见重直系轻旁系的祭祀制度,可能就是为了加强武丁在宗法继承上的合理性而创造的。他还提出,商代政权主要由多子族的“多子”与王族“多生”内外两个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团体所掌握,王族内部的“多生”即王族内族长的支持与否,也对新王继位有关密切关系,并成为一股使王朝稳定、维持的力量。

蔡哲茂先生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在场科研人员的热烈讨论。宋镇豪、王震中研究员对他的治学方法和态度表示赞许,希望年轻学者和研究生要向这样的前辈学习,尽可能做到谙熟甲骨材料、精通学术史、掌握研究动态,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王震中研究员还对蔡先生“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忽视年轻人的学术成果的精神表示钦佩。对于演讲内容,王震中研究员认为卜辞中有时仅称般庚、小辛为父而不称甲为父,也可能是出于重视后者的缘故,因为在其他卜辞中也有称甲为父甲,或将他与般庚、小辛并称“三父”的情况;此外,他认为若将“多生”之“生”读“姓”,似易与子、姒、姬、姜等族姓混淆,影响把“多生”理解为王族内部血缘宗族的看法。赵鹏博士也提出从卜辞系联、字体分类角度来看,、伯父壬是否一人值得进一步考虑。蔡哲茂先生强调与父庚、父辛同版的甲不称父为一特殊现象,有利于自己的看法,并解释他理解多生是王族的子孙后代;同时,他也认为包含伯父壬的卜辞,很难排列先后顺序,是个难题。对于YH127坑甲骨,蔡先生认为其延续时间不长,大概一年多时间(以一天卜用3、5版计算),但因年、月记录的缺乏,排谱的难度很大。他还回答了孙亚冰提出的缀合甲骨的“诀窍”问题,指出这一工作中最重要的同文例,还要靠研究者的功底,对甲骨的熟悉,其次还需要一点运气。

【附录】蔡哲茂研究员推定武丁王位继承示意图

本站
[发表评论] [文章回顾] [收藏本文][关闭窗口]